抗击疫情,AI上线。从2月15日起,重庆就开始借助智能外呼机器人,“无接触式”通话调研,向市民了解是否发热、是否从外地返回等问题,并将答案录入系统,效率远超人工。而智能外呼机器人背后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近日也被人社部列为新职业。
随着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规模将迎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2年,相关从业人员有望达到500万人的规模。
“机器人饲养员”
人工智能训练师,即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在人工智能产品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为“机器人饲养员”。
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事业群就在其客服团队孵化了国内第一批人工智能训练师,帮助训练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
“我经历过裁员,幸运的是,我抓住了互联网新职业的浪潮,成了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2018年加入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训练师郭成斋说。
90后的郭成斋现已月入过万元。2017年,他偶然接触到“店小蜜”这个接待机器人,听说可以帮助电商客服减轻工作压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开始尝试。而这一试,就把他拉到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轨道上。
技术的力量让人惊叹,简单重复的问题“店小蜜”即可回复,人工客服就没这么大压力。这一年,郭成斋拿到了“店小蜜”行业类项目优秀奖,并获得了公司奖励。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尝试AI落地,我很看好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职业前景。”郭成斋兴奋地对记者说。
从售前客服的实习生转为人工智能训练师,王林对这份工作有了更高的期待。人工智能的数字结果让他对店铺产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顾客们关心的问题更明了。他不断在线学习,通过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认证考试。
让AI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随着AI技术广泛应用产生的新职业。人们使用的天猫精灵等智能产品,背后都有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身影。
像郭成斋、王林这样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在阿里巴巴已逾20万人。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事业群重庆负责人告诉记者,人工智能训练师所做的就是让智能更“懂”人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抗疫期间,人工智能训练师和AI机器人在电商服务、票务出行、健康问诊、生活购物等服务体验端,展现了高效的服务能力。有数据表明,云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防疫复工之中,其中有2300万人用上了AI技术,大幅提升效率。
此外,抗疫期间,旅客票务问题求助量同比暴增13倍,在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帮助下,智能机器人发挥了智能外呼和推送的作用,及时解决了230万消费者出行票务问题。电商领域,在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饲养”下,智能服务帮助商家在抗疫期逆势提升客户满意度。
目前,全国33个城市落地使用智能替代人工进行疫情防控摸排的新模式。记者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了解到,智能外呼机器人通过“无接触式”通话调研,效率极高。该区政法委办公室主任刘毅表示,机器人每分钟可拨打3500个电话,全区16.8万份数据如果交由人工分析需半个月,机器人只用了约4小时。
此外,针对大量民众对在线问诊需求攀升,人工智能训练师还应用智能服务工作台,帮助在线健康问诊提升服务效率。(记者 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