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西方称中国轰九的最新照十分类似于 美国B-01S概念机,隐身放在了设计第一位。从轰6K的改进幅度和原则来看,这种传闻似乎是可信的。
以笔者之见,轰6K的改进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机型,满足当前的军事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其改进没有涉及到气动布局的主要原因。
不久前,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抛出了一份名为《“天崩地裂”——中国空军未来发展》的报告。报告称,近年来解放军空军对其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还采购了包括地对空导弹和战斗机在内新型武器系统。
因此,中国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成了美国等西方军事学者最感兴趣的话题。一些美国航空武器专家猜测,中国空军下一次令世界震惊的很有可能就是其下一代轰炸机。
关于中国下一代轰炸机的猜测,美国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媒体甚至预测,不排除中国未来发展比轰-6更大更先进的隐身轰炸机的可能性。
美国一些空军专家认为,未来解放军远程轰炸机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轰-6轰炸机做出大量改进,从而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可发射精确制导弹药。其战术重要意义在于,大型轰炸机与精确制导弹药的结合,相当于解放军拥有了战斗力持久的“空中大炮”。
第二阶段的发展则与空间战有关。中国航空集团新近展出了最新的卫星运载火箭方案,该火箭由轰-6飞机在空中发射,直接将重量为50公斤的卫星送至近地球轨道,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卫星发射的成本,这种由飞机发射的火箭很容易用于反卫星作战。
第三阶段则是寻找轰-6的替代品。美国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称,关于中国“新轰炸机计划”的传闻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外界将这一计划称为“轰-405”。
关于该机的机型有多种传闻,一种说法是,该计划是一个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的轰炸机项目;还有一种说法是,该机的设计工作广泛借鉴了前苏联的苏霍伊T-60S中型轰炸机计划。
有报道称,T-60S中型轰炸机是一种隐形超音速轰炸机,作战半径为5000公里,可覆盖到美军正大力建设的亚太前沿重镇——关岛。
根据1995年时任俄罗斯空军司令的彼得·杰伊涅金空军上将所透露,T-60S具有可变后掠翼、升力体机身和两台发动机,并装有二维矢量推力喷管。
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肋部的上方,略微靠近翼根。T-60S可携带的武器包括6枚Kh-101型隐形巡航导弹,并且可以携带Kh-55/65、Kh-15P等多种导弹、核炸弹和精确制导炸弹。
中国巨型轰11问世:战力强悍令美军不敢妄动
外界传闻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可能被命名为轰11。俄罗斯拒绝出售战略轰炸机后,中国开始启动轰11轰炸机项目。但从2011年以后,这方面消息就完全中断了,可能项目已经停止。但2006年开始,这方面消息逐渐多了起来。据西方称,中国轰九的最新照十分类似于美国B-01S概念机,隐身放在了设计第一位。从轰6K的改进幅度和原则来看,这种传闻似乎是可信的。以笔者之见,轰6K的改进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机型,满足当前的军事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其改进没有涉及到气动布局的主要原因。
作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战略轰炸机作用及地位特殊,也是一个政治大国不可缺少的政治手段。尤其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拥有战略轰炸机,和平环境下是一个极具威力的战略威慑力量,作用不可低估;战争环境下是克敌制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作为代表第三世界遏制霸权扩张的大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越来越大。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政治相对稳定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假象:美苏对抗的结束,危机似乎已结束了。但事实是美国更加变本加厉地巩固、加强它的老霸权地位,更加无视国际法。布什上台以来,美国霸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911事件”后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险恶。中美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走得很近,但美方对中国的敌对意识和活动从未放松过。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就是想试探一下中国的反应。中国作为维护第三世界利益的大国永远不会和美国走到一起,美国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放弃任何机会牵制中国。
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认识,也是对中美关系未来的认识。美国不仅干扰中国的统一大业,而且不断地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拉拢台湾加入TM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日本在美国的撑腰壮胆下,近年更加明目张胆地在国防防卫指针中把中国当作地区威胁,与中国为敌;经济上不断与中国争夺资源,声称东海有其利益所在。其它一些以美为首的反华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谋求研制战略轰炸机,但技术上一直没有突破,如轰6I和轰8战略轰炸机。以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几乎在战略轰炸机所有方面都非常欠缺。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中国现今完全具备了设计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但战略轰炸机从设计到服役形成战斗力,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尤其中国在这方面还缺乏研制经验,从电子设备到发动机都得从头开始,一个环节的问题不解决就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延误。另一方面,中国还缺少使用战略轰炸机的经验,尤其是战术技法训练、协同配合、后勤保障维护等等。笔者以为,轰6K的研制一方面作为过渡机型满足当前战略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做技术及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