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为实现幼有所育,特别是针对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供给以及薄弱环节的解决,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服务队伍和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等问题建言献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国家卫生健康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蔡建华,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一级巡视员向阳,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出席主题论坛。
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更关乎国家发展
论坛上,嘉宾们均表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儿童时期特别是儿童早期0—3岁是人的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期和基础期,所以,对儿童早期进行积极的照护、养育,会对其一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和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早期发展不仅仅是家庭的需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求。要从一个人口数量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就必须从儿童的早期开始提高人口素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方晋强调。
戴耀华同样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高人口素质就要关注人口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其中儿童早期发展是重点。
蔡建华认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充足投入,也是对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方晋也表示,对儿童的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未来可以产生非常高的回报。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科学指导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绝大部分都生活在社区和家庭,以家庭抚养和教育为主。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发展关键的因素。”向阳称。
向阳认为,家庭养育的科学指导即科学养育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家庭养育需求有五大要素,分别为营养、健康、回应性照料、安全保障、早期学习。《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就是围绕这五大要素,从0—3岁孩子的身心发展,提倡母乳喂养等十个方面,给如何开展早期家庭照料服务提供规范指导。
“另外,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纲要》是中国在婴幼儿早期发展方面建立的制度优势,如何把相关政策落地,让所有的孩子和家长受益,儿童保健服务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戴耀华表示。儿童保健医生担负着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健康教育和服务等工作,需要极大耐心和专业性,为此,为广大儿童和儿科、儿保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也十分重要。
加大支持力度、激活各方资源,满足多元化托育需求
通过近年来二孩政策对家庭社会影响的调查和0—3岁托育现状需求的调查,向阳分析了解到影响家庭教育需求的两个环节,一是公共资源(教育、资源、卫生、社会环境等),二是经济压力。另外还有70%的父母认为,个人精力、家庭状况、是否有人照料也是影响因素。贺丹也指出,二孩政策出台两年后政策效应逐渐减弱,无人看护和育儿成本高是两大主因。
“解决托育问题是影响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贺丹表示,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精心的养育,支持每个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为此,贺丹呼吁,应该重视解决托育机构的普惠性问题,将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科学育儿是我们服务体系的短板,我们正在建议国家卫健委将其纳入‘十四五’重点规划。”
“幼有所育应该包括营养、教育、心理、智力、身体各个方面,儿童健康是我们幼有所育最直接的、最根本的目标。”方晋也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在机构建设方面也要提出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从普惠性方面来说,我们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托育服务,二是尝试托幼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向阳介绍说。
扶持家庭照护、投资到人破解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困境
“要让所有孩子有机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蔡建华在论坛上也透露了对贫困家庭婴幼儿发展的担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方晋认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主体是家庭,在解决机构瓶颈和发展短板问题时,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家庭提供支持。在中西部农村,机构服务不符合成本效益,不挣钱,很难覆盖到,这样的话,婴幼儿照护更加依赖家庭、家长,那么政府投入资源、资金之外,着力点是对家庭提供支持。比如可以通过经过培训的家访员定期定时上门教家长怎么正确带孩子,然后再定期进行回访并解决具体问题。
据蔡建华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脆弱群体儿童发展的干预方案,并在陕西开展了项目试验。希望能逐步形成一个靠得住的,干预有效,而且成本可控的模式。
贺丹也提及了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担忧:贫困地区短板明显,没有当地政府或者市场力量的支持很难满足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需求。
面对贫困地区托育机构大多运转艰难的现实,贺丹建议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特别项目支持。倡导在贫困地区要树立优先投资到人的概念,投资到人比投到产业上更有价值,越早投资,收益回报率越高。
主题论坛探讨认为,实现幼有所育是儿童健康的重要基石,它更关乎人口素质、国家发展以及未来的竞争力。面对社会不同群体对于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诉求,我们也要多元化地应对与解决,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对家庭养育进行科学指导,将普惠性托育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托育服务,在贫困地区扶持家庭照护、倡导树立优先投资到人的概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