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传统消费受到较大冲击,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但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在线教育、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无接触”“宅生活”“云消费”等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支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消费疲软对经济形成拖累,同时也影响到民生改善。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牢牢抓住扩大内需战略支点,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等在提升消费需求方面的作用,加快培育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新业态新模式,使其成为新型消费的主流,以预防疫情的反扑,同时为稳定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周兵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型消费发展潜力大、空间广阔。它有利于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
刘向东指出,从未来发展来看,一方面要优化供给,即支持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增强消费者的选项,适应当前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稳就业力度,提高居民收入能力,提升高质量消费潜力,使其有能力采用新型消费形式。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消费场景,优化政策和制度,促进新型消费便利化。
“未来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周兵说,一要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促进健身、旅游等线上线下融合。探索智慧超市等新零售。加强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二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优先覆盖核心商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建设千兆城市,加快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推进智能快件箱等终端建设共享。安全有序推进消费数据商用。
三要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措施降低移动支付费用成本。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强化灵活就业劳动保障,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四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相关证照办理。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健全用户权益保护、产品追溯等机制,依法打击侵权假冒、坑蒙拐骗、泄露隐私等行为,营造安心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五要更好地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增强新型消费带动力。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拓展。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促销扩大影响,带动实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