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美媒:中国海军已列装金级核潜艇 明年形成战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24  浏览次数:570
核心提示:导读:本研究报告在对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内中美两国潜艇(包括柴电潜艇、弹道导弹潜艇、快速攻击核潜艇等)部队作战能力定性、定

导读:本研究报告在对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内中美两国潜艇(包括柴电潜艇、弹道导弹潜艇、快速攻击核潜艇等)部队作战能力定性、定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以未来台海危机中中美军事博弈为作战想定)分析,极力试图证明这样一个结果:在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背景下,尽管军费吃紧,但美国海军绝不能削减潜艇部队的规模与战斗力,否则未来美国海军将无法对付西太平洋上日益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注:本文所写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译者认同或证实其真实性,请读者自行甄别。)

  摘 要

  2012年1月,奥巴马(Obama)总统正式宣布,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仅仅过了约1年,即2013年3月,由于军费预算削减和即将到来的军队裁员,国防部长哈格尔(Hagel)命令有关单位对美国军队实施新战略的能力进行重新评估。不论此次评估的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亚太地区将是美国政府国家安全政策不得不重点关注的区域。就在美国政府寻求通过促进与中国的关系而保卫美国核心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同时,中国潜艇部队缺乏透明性的发展却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中国继续提高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从而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兵力投送能力构成极大挑战。

  首先,中国海军柴电潜艇的数量继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将使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广大滨海地区的区域拒止能力得到快速增长。其次,随着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的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在未来几年内将拥有可与冷战时代苏联相媲美的强大的潜射战略核打击能力。最后,中国海军快速攻击核潜艇部队也处于黄金发展期,从而使中国海军在深海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并加快中国海军向蓝水海军的转变。

  尽管美国联合部队有多种平台可以对付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但美军潜艇部队在反潜作战中独特的优势地位无可替代。然而,如果美国按计划削减潜艇部队的规模,那么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相对于中国海军的优势势必被抵消。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对中美海军潜艇部队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将对国防部修订国家安全战略有所帮助。 

  导 论

  随着最后一批美军士兵撤出伊拉克,美国在中东长达十多年之久的昂贵的战争终于宣告结束。再加上国内经济不景气,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本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国家安全战略(2011)》(NSS)强调指出,未来避免全球经济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应当加大对全球公共空间持续保护的力度。 其中,该文件特别强调亚太地区的繁荣与安全,指出“要致力于发展、维护与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双边关系,并扩大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有关分析表明,美国当前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2011)》时,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也是亚太地区。除全球经济利益的因素外,亚太地区汇集了全球六大军事强国(译者注: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其中三个国家有核武器(译者注:美国、俄罗斯与中国)。 特别要指出的是,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大为警惕,“中国军队发展缺少透明性……大量先进的中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装备有先进武器的新型攻击潜艇,高性能远程防空武器系统,电子战与计算机网络攻击能力,新一代战斗机与反卫星系统。”

  与《国家安全战略》相呼应,《国家军事战略(2011)》(NMS)同样表达了对中国军力提升的担忧,“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步伐很快,战略意图也很强。中国主张对黄海、东中国海(译者注:即我国所称的东海,下同)与南中国海(译者注:即我国所称的南海,下同)的主权声索。” 紧接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对外宣布,美国的战略重心将转移至亚太地区。究其原因,这既与“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有关,同时也与美军从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结束有关。根据总统的战略思想,前美国国防部长列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发布了《国防部战略指南》。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就在美国政府努力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与东亚的重要的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同时,《国家军事战略(2011)》却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美国的经济与安全。” 此外,帕内塔还指示联合部队“对美军的作战能力进行重新评估,把军费用到刀刃上,确保未来能够有效履行新的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帕内塔所说的“新的使命”中,有两项与美国潜艇部队(SUBFOR)有关:一是“威胁与击败侵略”,而是在“反介入与区域拒止威胁中投送部队。” 在这两类重要使命中,潜艇的作用至为重要。

  评估与建议

  总统作出战略重心转移的决策后,国防部长指示战略与国际研究所(CSIS)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力进行独立评估。 最终的研究结果却表明,“现有军队体制与作战计划无法支撑美国总统提出的战略构想。” 该研究报告还指出,美军应当立足现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适应新战略构想的要求。 此外,国防部所提军事战略与当前预算削减的现实有所脱节。

  由于近期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乃至压制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频繁活动,美国迫切需要在亚太地区部署一支能够有效应对潜在敌人反介入与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部队。 战略与国际研究所(CSIS)的另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中国海军(PLAN)的攻击型潜艇的性能与作战半径有大幅提高,这将对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潜艇部队造成巨大压力。这种压力21世纪20年代中期将更为明显,因为当前美军核攻击潜艇的退役速度大约是新潜艇建造速度的两倍。”

  如前所述,“反介入”与“区域拒止”是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然而,无论是联合作战条令,还是军种条令,至今都没有对这两个概念的确切定义。目前,国防部范围内普遍接受的是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BSA)于2003年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定义:反介入指“阻止(美军)部队进入作战区域活动的能力”;而区域拒止指“阻止(美军)部队在作战区域内自由行动的活动与能力”。 本文采用这两个定义,同时这两个概念也是本文分析研究的基础。

  美国政府与国防部似乎在等待一种合适的作战理论出现,以支撑战略转移的执行。2009年9月,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将军与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兹(Norton Schwartz)将军签署了一份有关两军种合作开发“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备忘录。 之后,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BSA)首先用空海一体战理论对“美军如何在面对中国与伊朗日益增强的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投送军力”进行评估。 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报告中详细列出了多个应对各种新威胁的建议和意见。 然而,本文分析将表明,如果美国潜艇部队有所衰弱(尤其是在国防预算削减的背景下),那么那些建议或意见便会大打折扣。

  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重要性

  美国潜艇部队是一种重要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力量,在日益严峻的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凸显。中国对美军的这种作战力量有清醒的认识。200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一份官方报告称,“美国核潜艇的静音性非常好,很难被发现与发击。另外,美国潜艇的攻击力极强。因此,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而事实上,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军费有限以及军种之间的激烈竞争,美国潜艇部队的数量与作战能力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这对美国的新国家战略并不利。相比而言,中国却一直在努力建设一支与其需求相适应的强大的潜艇部队,并且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6年,中国海军杨毅将军在一篇对美国潜艇部队分析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潜艇的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潜艇产量的5倍还多……美国海军拥有18艘潜艇,而中国海军拥有75艘以上潜艇。” 此外,杨毅在分析中还对中美潜艇的性能与作战能力进行了对比(如美国的快速攻击型核潜艇与中国柴电潜艇之间的对比)。该分析报告对美军理解中国关于潜艇作战的认识有很大帮助。潜艇数量与质量上的下降将使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面临海下优势的丧失。如果不予积极应对,必将影响美国维护在亚太地区公共空间安全的能力。

  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对美潜艇部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国有必要考虑按照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装备部署,是否可以对中国海军快速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与反潜作战能力(ASW)。很显然,中国近几十年的战略、战役重心已经转移至海上。而美国决策者却在努力消除或减少与北京的军事冲突。我们应当牢记克劳塞维茨的提醒:

  屠杀是一件残忍恐怖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慎战。然而,我们绝不能以仁慈的名义放下我们手中的剑。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海外利益。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一直在谋求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其中,海下作战力量是中国军力发展的重点。前中国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上将曾指出:

  为了保卫中国海岸线,抵御外敌入侵,保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与海上利益,中国应当大力发展海军,包括潜艇部队。

  正如美国人所看到的,刘华清司令员的建议很快变成现实,包括潜艇部队在内的中国海军力量得到大力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有必要对美国海军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潜艇作战力量进行重新审查,考察其是否可以抗衡中国日益增强的潜艇作战力量。

  研究方法

  对比分析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首要工具。本文将对中国潜艇部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反潜作战能力与美国潜艇部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相应作战能力进行对比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不能满足美国在亚太地区新战略的需求。此外,如果美国政府不予积极应对,那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下力量优势将继续下滑。

  本文的对比分析又定量、定性两大部分。定量分析主要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海军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平台与反潜作战平台的数量与战技性能参数,并与美国海军潜艇部队进行对比。然而,定量分析无法区分中美两国潜艇在技术先进性、编制结构、领导力、训练等方面的差距——这正是定性分析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了对分析结论进行验证,最后给出案例分析。案例背景选取中国大陆发动收复台湾的战争,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对美国武力介入构成极大威胁。该案例说明,未来一旦亚太地区爆发战争,水下军事力量将成为美国军队的短板。

  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为:美国国防部年度报告、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厅(ONI)报告、简氏防务装备数据以及中国政府、中国海军官方发布的一些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伯纳德•D•科尔(Bernard D.Cole)的著作《海上长城》(The Great Wall at Sea)、约翰•威尔斯•刘易斯(John Wilson Lewis)与薛丽泰(xuelitai)合著的《中国海上战略力量》(China’s Strategic Seapower)以及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问题研究所的一些研究报告。总体而言,这些分析与评估主要集中于三个不同方面:一是中国海军的柴电潜艇部队;二是中国海军的快速攻击型潜艇部队;三是中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

  为了便于问题研究,本文在研究中并未考虑同盟国(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在未来作战中对美国海军的支援问题。当然,按照当前的现实政治条件看,一般不会出现美军在西太平洋孤军奋战的情况。 美国海军上将迈克•穆勒(Mike Mullen)曾指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盟国大约有1000条战舰。

  另一方面,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没有考虑美国海军武库中的非潜反潜平台。众所周知,除反潜潜艇外,美军的海上巡逻飞机(如P-3C“猎户”巡逻机)、导弹驱逐舰(DDG)、导弹护卫舰(FFG)都具有反潜能力。然而,近年来这些装备的实际反潜能力都在弱化。2005年,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研究员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Fisher)曾指出:

  美国军方已经决定弃用“斯普鲁恩斯”(Spruance)级导弹驱逐舰,而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反潜舰只。另外,1998年,美国海军具有优秀反潜作战能力的S-3“海盗号”(Viking)也于1998年退役,却没有替代平台。

  可以说,对美军而言,非潜反潜平台仅仅是一种补充力量。反潜作战的主要装备仍是攻击型潜艇(SSN)与导弹潜艇(SSGN)。 就是说,美军无法用非潜反潜平台来弥补与中国潜艇作战能力上的失衡。

  本文最终的研究结论将证明:未来满足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需要,美国政府与美国国防部应当优先发展潜艇部队。

  正 文

  背 景

  正确的历史观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正如约翰•刘易斯•戈迪斯(John Lewis Gaddis)所言,“研究历史对现实与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从根源上将,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战争非常频仍,战争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13世纪的宋朝时期,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首次达到巅峰,但却在明朝后期逐步衰落。经历几个世纪的萧条与屈辱后,中国海军于20世纪中期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这导致一些外国战略家总是担心中国政府是否要恢复往昔的海上霸权。 尽管外界无法确知中国发展强大海军的真实意图,但毫无疑问的是,强大的中国海军将会给世界带来麻烦。

  1950年,中国海军正式组建。次年夏天,攻占了被国民党占领的一些近海岛屿。从那时起,中国便决心建立一支强大海军。 之后,外国军舰出现在中国周边的频繁出现以及持续的海上领土争端,均对中国海军发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发生在亚太地区。然而,亚太地区对世界经济与美国国家利益至为重要。全世界一半多的商船都通过马六甲海峡、僎他海峡与龙目岛(Lombok)海峡进入南中国海。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国总统决定派遣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之后,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空中与海上优势一直未被撼动。中国对此感受很深,但却没有足够力量进行挑战。 过去几十年中,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多次剑拔弩张,所幸没有导致实质性冲突,中国也没有真正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队。然而,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壮大,这种平衡极有可能被打破。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更加坚定了北京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信心,同时也凸显了西太平洋上海上力量的极端重要性。除复杂的台海问题外,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存在领土争议;与越南在西沙群岛存在领土争议,两国的海上分界线也不明确;与台湾、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也存在领土争议。

  理论上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应当可以解决许多海上争端。而事实上,毗邻区(CZ)、经济专属区(EEZ)与大陆架(CS)等区域的划分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2012年,随着中国政府立法允许中国海警对进入争议海域的外国船只实施抓捕或控制,亚太地区的形势更为紧张。 再加上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亚太地区发生战争的风险更大。如上所说,由于西太平洋地区关乎世界经济以及美国国家利益,所以这个地区的任何冲突升级都需要美国介入。

  由于以上原因,美国国内许多人都对中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潜艇部队心存疑虑,并开始反思美国潜艇部队是否拥有能够与中国潜艇部队相抗衡的能力。事实上,通过对中国战略目标与海军武力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许多分析家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经对西太平洋美军构成现实威胁。例如,1994年,中国问题专家约翰•威尔斯•刘易斯(John Wilson Lewis)与薛丽泰(xuelitai)在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战略分析后认为,中国正在从沿岸战略向近海战略转变。这就意味着,中国海军的防御范围将从离海岸线200海里扩大至400海里。此外,北京已经公开宣称,到2050年,中国海军将成为全球范围的蓝水海军(即远洋海军)。如图1所示,届时中国领海将达到第一、第二岛链,甚至可以直抵美国海军驻日本横须贺的第七舰队总部以及美国海军驻关岛的潜艇基地,近而直接影响到美国的核心利益。

图1:第一、第二岛链(来源:美国海军情报局[ONI]报告《中国特色现代化海军》[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A Modern Nav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图1:第一、第二岛链(来源:美国海军情报局[ONI]报告《中国特色现代化海军》[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A Modern Nav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保存到相册]


  在海军战略方面,中国主要秉持美国海军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所提出的基本原则。例如,“海上贸易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确保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控制海洋。” 这种指导思想正好符合中国持续增长的国内经济。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海军的日益强大,美国潜艇部队逐渐被置于被动地位。

  中国海军的柴电潜艇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就渴望拥有一支强大的水下军事力量。毛泽东曾说过,“即使1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而事实上,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是从发展常规柴电潜艇开始的。 众所周知,由于柴电发动机的功能局限性,柴电潜艇的投送能力很有限。尽管如此,柴电潜艇部队仍然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作战力量,至少会干扰其他国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行动自由。中国东海、黄海的复杂海域以及拥有许多战略通道的南海海域都有利于柴电潜艇作战。此外,在亚太地区大片繁忙的滨海地区,深潜的柴电潜艇也不易被探测与定位。

  20世纪50年代,苏联帮助中国组建潜艇部队,并卖给中国苏制威斯基(Whiskey)级与罗密欧(Romeo)级柴电潜艇。20世纪60年代初期,根据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从某些西方国家引进的现代化设备,中国成功建造改进型罗密欧级潜艇,即西方世界所熟知的“明”级潜艇。据估计,目前中国仍有19艘“明”级潜艇在役。 尽管这些潜艇的噪音大,而且服役年限将近,但仍然是中国滨海地区一支重要的反潜与区域拒止力量。他们能够有效执行布雷、袭击商船、反潜等传统任务。通过今年来的现代化改造,这些潜艇的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

  1993年,中国从莫斯科购买4艘“基洛”级潜艇。2002年,又订购了8艘“基洛”级潜艇。在此基础上,并在俄罗斯先进军事技术的支援下,中国很快研发出第一代具有自主产权的柴电潜艇,即039型“宋”级潜艇。 最近,又研制成功041型“元”级柴电潜艇。“元”级柴电潜艇配备先进的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有了这种系统后,柴电潜艇便可以在水下长时间深潜,而不必像常规柴电潜艇那样每隔约一天时间就得浮到水面为蓄电池充电(译者注:常规柴电潜艇水下航行时,蓄电池储备的电能很有限。当电能耗至一定程度时,就需要上浮至通气管航行状态,利用发电机组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因此,“元”级柴电潜艇具有隐身性好、航程远、战术攻击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与反潜作战利器。

  尽管有很大技术进步,但柴电潜艇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速度与航程相对较小的局限性。然而,正如前面所强调的,西太平洋地区中国周边海域的地理特征对中国柴电潜艇作战极为有利——尤其是考虑其携带武器的情况下。

  鱼雷是潜艇战中最常用的一种武器。有些人可能会说,在21世纪的战争中,鱼雷已经不能构成严重威胁了——他们往往会说,近三十多年来,鱼雷都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然而,仔细研究便会发现,鱼雷在现代海战中依然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武器。客观上说,亚太地区数量众多的狭窄海峡也有利于鱼雷在区域拒止、反潜、反水面舰艇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现代鱼雷武器的性能也不可同日而语。“鱼-6”是目前中国海军自主研发的最先进的鱼雷武器,采用有线制导方式,拥有主动、被动两类传感器,既可通过声音跟踪目标,也可通过尾波跟踪目标。据报道,这款新型鱼雷武器射程可达26-50公里。 另一方面,中国海军还从俄罗斯购买了两款鱼雷武器,分别为TEST96型尾波制导鱼雷和TEST71 MKE型水下声音制导鱼雷。这两款鱼雷既可用于从俄罗斯引进的“基洛”级潜艇,也可用于中国自行研制的常规柴电潜艇。两款鱼雷的射程均可达25公里。 可以说,尽管中国海军武库中所有鱼雷的作战能力均次于美国MK-48先进能力鱼雷(ADCAP)与通用宽频带先进声纳系统,但它们依然能够给美军带来可怕的威胁,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那些狭窄的战略咽喉要道。

  为了补足鱼雷的缺陷,提高柴电潜艇的作战半径,中国海军的柴电潜艇装配了国产或从外国引进的反舰巡航导弹(ASCM)。中国海军13艘“宋”级潜艇与4艘“元”级潜艇都装配有国产YJ-82反舰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约为42公里。另据报道,一旦研发与测试成功,这两款潜艇未来还有可能装配射程更远的反舰巡航导弹——北约给予的型号命名为CH-SS-NX-13。 中国从俄罗斯新引进的“基洛”级潜艇则可以发射射程达180公里的SS-N-27B/Sizzler型反舰巡航导弹。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称该款反舰巡航导弹“是世界上作战能力最强的反舰巡航导弹之一,能够突破美国‘宙斯盾’空中与导弹防御系统。”

  2006年,随着第20艘“基洛”级潜艇(也是中俄合同上的最后一艘)移交中国,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的数量增加至约48艘——这个数字近期还可能增大。 据报道,除前面所述常规柴电潜艇外,中国正在设计一块更先进的常规潜艇。这种常规潜艇的体积比普通的“元”级潜艇大1/3,能够携带中国自行研制的、射程达1500-2000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即东风-21D。 毋庸置疑,柴电潜艇数量的增加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海军区域拒止与反潜作战的能力。此外,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海军柴电潜艇可以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海域执行任务,从而反介入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总体上看,尽管中国海军的柴电潜艇在质量上劣于美国海军,但他们拥有数量优势。大家不要忘记,兵力集中自古以来都是一条重要的作战原则。可以想象,在未来冲突中,如果中国潜艇在决定性的时间、决定性的地点(如对付美国的航母打击群)运用这些潜艇,那么将会对美国海军构成巨大威胁。

  中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潜艇

  事实上,柴电潜艇仅是中国海军水下威胁的冰山一角。中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发展战略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众所周知,20世纪前半叶,国际社会一直阻止中国获得核能力。 然而,建国之后,由于国内科技进步以及国际上受苏联的帮助,中国很快可以自主研发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正如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认识的那样,中国也将潜射核弹道导弹(SLBM)看作国家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生存性最强的一极。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首款弹道导弹核潜艇“夏”级潜艇研制成功。尽管“夏”级潜艇经常出海,但开始时它履行战略威慑的能力并不强。 该型潜艇配备的JL-1弹道导弹射程达1600海里,但海试发射历经6年才成功。 由于这些原因,美国政府一度对中国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并不很担心。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复兴,中国海军潜射弹道导弹获得大力发展。这需要引起美国政府高度关注。

  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于2007年正式进入加入中国海军序列,这就是西方世界所熟知的“金”级。中国海军共计划建造6艘“金”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金”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携载12枚射程达4320海里的JL-2型潜射弹道导弹。按照计划,全部6艘“金”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在2016年完全形成作战能力。胡锦涛曾声称, “要建设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强大国防和军队。” 在中国人看来,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基石。

  令美国人感到忧虑的是,未来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究竟要走出多远?仅仅是保卫渤海、黄海呢,还是要向太平洋广大蓝水海域挺进? 许多人都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那么,美国政府就需要对当前在太平洋上与中国潜艇力量做精确的对比评估。

  快速攻击型核潜艇与中国海军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

  除柴电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外,中国海军的快速攻击型核潜艇(SSN)使问题更加复杂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海军需要保护漫长的海上交通线(SLOC)。 尽管保护海上交通线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权力,但如果试图用快速攻击型核潜艇来完成这种任务,那么美国就不能熟视无睹。可以发现,中国近年来持续增加在快速攻击型核潜艇部队上的投入,以在未来十几年内抗衡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并努力突破第二岛链。

  与常规柴电潜艇比起来,核潜艇有很明显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海军开始大力发展攻击型核潜艇。中国政府高层领导意识到,“中国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不足,作战能力也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中国新战略态势的需求”,并希望“建设更加强大的攻击型潜艇部队,以保护中国在遥远的海上航行的船只。” 与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一样,中国海军开始发展攻击型核潜艇时并不顺利。然而,后来却取得长足的进步。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为091型“汉”级。它最早于1974年建造完成,但直到1980年才形成完全作战能力。 中国先后共建造了3艘“汉”级核潜艇。尽管它们相对较老、噪声也大,但仍然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重要成员。之后,在俄罗斯先进技术的援助下,中国建造了新式093型“商”级核潜艇,这相当于俄罗斯第二代核潜艇“胜利Ⅲ”的水平。 据估计,目前中国海军拥有3-6艘093型“商”级核潜艇。此外,中国海军还可能装备5艘以上095改进版“商”级核潜艇。

  尽管中国政府宣称,发展攻击型核潜艇是为了保护中国漫长的海上交通线。但一旦将来战争发生,这些攻击型核潜艇必然会用与反潜作战和反水面舰艇作战。过去二十几年来,已经发生过几起危险的事件。

  1994年,美国海军“小鹰”号航空母舰探测到中国“汉”级潜艇于10月27至30日潜藏在日本海域。舰队指挥官立即命令S-3B反潜飞机起飞应对,这很快招致中国海军派出J-6战斗机前来拦截。 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UNCLOS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有关条款,美国海军可以在国际水域跟踪外国军舰。在这次事件中,美国S-3B反潜飞机并没有违反国际法,也没有表现出对中国“汉”级潜艇的任何敌意。然而,中国海军却将美军跟踪看作侵略性行为予以应对。所幸,这次事件最终并没有擦枪走火。

  2004年9月10日,日本一架反潜巡逻机(P-3C)发现一艘中国“汉”级潜艇通过石桓(Ishigaki)海峡进入日本海水域,并对其进行跟踪。 与上次事件完全不同的是,这次中国“汉”级潜艇进入的不是国际海域,而是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 事后,中国政府解释为“导航失误”,并向日本表示抱歉。 然而,很显然,这样的理由很难令人置信。

  2006年,又发生了中国“宋”级潜艇在冲绳附近水域潜随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事件。与1994年发生的类似事件一样,本次事件也发生在国际水域,双方都没有违反《国际海洋法公约》(UNCLOS)。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中国潜艇已经突破第一岛链,而且事后中国外交部公开驳回美国的反对声音。这就不能不令美国对中国海军的活动与意图感到担忧。

  尽管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技术与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制约着中国潜艇部队作战能力的发挥。例如,中国潜艇部队在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C3)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与现代战争的需求不相适应。 然而,不能排除中国海军认识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届时,中国海军将具备更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以及遂行其他作战任务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中国海军还缺少必要的海外基地。然而,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美国必须对中国海军及其潜艇部队的远期战略目标保持足够警惕。

  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及与中国潜艇部队的对比分析

  本节将简述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编制实力,并对中美潜艇部队作简单的对比分析。当前,美国潜艇部队共有55艘攻击型核潜艇(其中,31艘部署于太平洋战区,24艘部署于大西洋战区);4艘导弹攻击潜艇(太平洋战区与大西洋战区各2艘)和1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其中,8艘部署于太平洋战区,6艘部署于大西洋战区)。 按照计划,2018年前,每年大约会有2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加入现役。2014年至2018年,共有9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将入役。 同时,老旧的“洛杉矶”级潜艇将逐步退役。总体而言,按照当前的30年发展规划,到2028年,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SSN)的数量会减少至43艘。 若考虑当前国防部预算削减与国防战略的调整,届时这个数量还可能减少。 如果仅从数量上比较,里根时代600条战舰计划中约有100艘为攻击型核潜艇;乔治•H•W•布什(George H.W.Bush)执政期间,在“1991-1992年基础部队计划”中,将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削减至80艘;克林顿(Clinton)政府时期,在“1993年自下而上审查”活动中,将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进一步削减至45-55艘。 1999年12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认为:

  2015年55艘攻击型核潜艇与2025年62艘攻击型核潜艇的部队结构,可以满足部队作战需要。如若低于这个标准,那么就会带来很大风险。

  然而,时过境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评估。

  除攻击型核潜艇外,美国海军还需要重新审视未来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极,即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1960年以来,“俄亥俄”(Ohio)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执行过4000多次战略威慑巡航。 目前,“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接近服役期满年限。美国正在加紧研发12艘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取代目前在役的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考虑到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交付的最终时限以及有限的国防经费,可以将退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船体改造为导弹核潜艇(SSGN)。 然而,国防部至今没有明确的改造计划。

  还有一些人认为,美国应当投资建造部分柴电潜艇,以满足西太平洋广大滨海地区作战的需要。然而,这仅仅是一种选择,国防部同样没有明确的计划。 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是否可以有效应对西太平洋上日益强大的中国潜艇部队。如前所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一定会保持深入太平洋腹地的发展是势头。在这种背景下,美军无法沿用冷战时期对付苏联潜艇的“围堵政策”来对付未来中国潜艇。正如美国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总统于1961年所说:

  只有在敌发射导弹前对敌发动致命攻击,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美国应当努力发展高效的一体化海上预警监视系统,对那些射程可以达到北美大陆的运动着的水面舰艇与潜艇的进行探测、跟踪与打击。

  由此可见,攻击型核潜艇是多么重要。假设未来中国海军拥有6艘“金”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按照一般规律,除2艘在港口内进行维护保养外,中国海军还可以同时派出4艘“金”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海上巡逻任务。按此计算,如果要实现“在敌发射导弹前完成对敌攻击”的任务,那么美国就需要具备同时出动20艘攻击型核潜艇的能力。 比较一下美国海军未来潜艇的数量便会发现,仅这一项就需要动用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武库中的一半潜艇。

  除在太平洋地区对付中国潜艇外,美国潜艇部队还需要维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兵力存在,以保护美国广泛的国家利益。 换句话说,美国潜艇部队还需要遂行情报监视侦察(ISR)、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进行对地打击、反潜、反水面舰艇、战斗搜索与救助(CSAR)等多种任务。如此一来,美国计划中的未来潜艇数量就更显不足了。

  当然,以上任务不可能均由美国潜艇部队单独执行。事实上,美国其他军、兵种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都会参与对付中国日益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和反潜威胁。甚至可以说,联合部队与地区盟友的支援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考虑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挑战,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地位必然是无法替代的。

  美国潜艇部队的作战能力(以台海冲突为例)

  中国政府声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台湾宣布独立、遭到外国侵略、拥有核武器或无限期拒绝和平谈判,那么中国将保留使用武力的权利。而美国政府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美国国会报告

  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不可预知性。一些人认为,鉴于中美经济与贸易往来方面的紧密联系,中美关系会持续向好——这可能代表多数人的看法。而另一些却没有这么乐观。阿雷•L•佛雷德伯格(Aaron L.Friedberg) 教授悲观地认为,未来中国的崛起将必可避免地导致中美冲突。 约翰•J•墨什莫(John J.Mearsheimer)也指出,“未来几十年内,中美两国之间非常有可能发生战争。” 事实上,不只美国人持有这种观点。2000年,中国军队两位上校乔良与王惠良出版《超限战》(Unrestricted Warfare: China’s Master Plan to Destroy America)一书。书中,作者将美国看作中国的敌人,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可用多种手段克服美国的技术优势,以取得中美对抗的军事胜利。

  事实上,中美两国的战略分析家与军队都曾思考过未来中美军事冲突的可能形式。其中,案例假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选取典型的台海冲突作为案例背景,考察中美海军潜艇部队在中美冲突过程中承担的角色。通过案例,可以发现美国在未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美国未来潜艇数量减少的情况下。种种迹象表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一直没有放弃收复台湾、统一中国的努力。 另一方面,美国却一直坚称要保护台湾。 如前所述,由于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大力发展,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经具备强大的攻击力,同时可以为解放军联合作战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有力支援。

  曾经有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中国大陆收复台湾所用的手段进行过推测。 研究表明,最有可能的手段便是:先采取弹道导弹攻击或海上封锁等强制行动,然后再进行两栖攻击。历史上看,只要台海关系一紧张,美国就会在该地区部署1个或多个航母打击群,以产生威慑作用。众所周知,两栖进攻作战的成功有赖于制空权与制海权的获得。而如果航母打击群部署至台湾海峡,那么中国大陆方面便很难获得制空权与制海权。

  2010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博士在一篇题为“2015年美国如何输掉海战”的文章中,设想了冲突展开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通常而言,每当台海危机发生时,美国都会派出航空母舰,既展示武力,同时又可控制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对此,中国军队可能用地基固体推进中程弹道导弹(MRBM)代价美航空母舰,特别是号称“航母杀手”的东风-21D(DF-21D)——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海军最近一次实弹演习中,这种导弹将模拟停靠在日本横须贺(Yokosuka)港口的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号航空母舰的靶标成功击沉。

  一旦航母被击沉,这则特大新闻将在几分钟内被迅速传送至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COMPACFLT)、国防部长以及白宫。1993年,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在访问“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号航空母舰时曾说,“当发生危机事件时,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是:最近的航母在哪里?” 因此,太平洋舰队司令将与国防部长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以为总统决策提供支持。结果,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平时分散在全球范围,所以答案并不令人满意:最近的是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号航空母舰,停泊在6000海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San Diego)海军基地,赶到出事战区最少需要2周时间。

  与此同时,利用暂时获得的海上优势,中国海军将派出包括“辽宁”号航空母舰以及“泸州”级、“旅洋”I级、“旅洋”Ⅱ级驱逐舰等强大阵容,对台湾岛进行海上封锁。在水面舰艇的配合下,中国海军的柴电潜艇(SSK)将迅速占领台湾海峡滨海地区的有利地形;而快速攻击型核潜艇(SSN)则可能乘机前出至第二岛链布放。很显然,这将给美国海军介入台海危机造成很大障碍。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其他航空母舰无法及时赶到,从而使中国海军有充裕的时间在台湾海峡布设各种雷场,这也在客观上给美国海军制造了许多麻烦。无论如何,中国将在短时期内取得局部制空权与制海权。因而,中国军队将在不用担心美军介入的情况下,对台湾岛发起两栖攻击。

  当美国最高当局知道航母战斗群(CBG)至少两周才能赶到出事地点时,他们也在绞尽脑汁想其他对策。国防部长一定会寻找当前太平洋战区内导弹护卫舰(FFG)与导弹驱逐舰(DDG)的确切位置。然而,联合参谋部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收到的消息将表明,在中国海军SS-N-27“炽热”(Sizzlers)反舰导弹的强大攻击下,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水面战舰几乎都会失去战斗力。随后,焦虑的国防部长将很快从太平洋舰队司令(COMPACFLT)那里得知:潜艇是受中国海军攻击影响最小的一支部队。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太平洋战区部署在关岛的第15潜艇中队(CSS-15)仅有3艘攻击型核潜艇。其中,一艘正在进行维修,只有剩下的“休斯顿”(Houston)级、“俄克拉荷马”(Oklahoma)两艘快速攻击型核潜艇(编号分别为SSN-713、SSN-723)以及另一艘“密歇根”(Michigan)导弹核潜艇(SSGN)处于待命状态。

  尽管仅有的几艘快速攻击型核潜艇在战术与技术上优于中国海军,但由于在潜艇总量上严重少于中国海军,所以用它们攻击中国海军部队是一件风险极大的赌注。当然,美军还可以用“战斧”式对地攻击巡航导弹(TLAM)对解放军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C3)以及其他重要目标进行远程打击。然而,这样会使美军部队的位置暴露给解放军先进的侦察监视系统,因而必须限制这种手段的运用。最终,美军在黔驴技穷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军队收复台湾。

  结论及建议

  核攻击潜艇是生存性最好的武器平台,同时也是最值得投资的武器。……在地区冲突中,美国核攻击潜艇将第一时间出现,而且一定是最后撤离。

  ——中国海军某分析家完成的研究报告《美国潜艇部队评估》

  (Chinese Evaluations of the U.S. Submarine Force)

  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今后可预见未来范围内,美中国潜艇部队的实力对比有可能逐渐颠倒。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当前,美国战略正在从过去十年以中东地区地面战争为主向应对太平洋地区的日益严重的海上威胁过渡。因而,对潜艇部队所需的作战能力进行评估非常重要。尽管美国潜艇部队在过去几十年中很好地满足了美军作战需求,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并不乐观。今天的决策将给未来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影响。由于现代潜艇设计与技术的复杂性,未来美国海军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作战能力。例如,“维吉尼亚” (Virginia)级潜艇的建造周期也长达6个月。

  在《国家安全战略(2011)》(NSS)以及奥巴马总统于2012年签发的《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界美国国防的优先考虑》(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等战略文件的指导下,美国国防部将工作重心转移向亚太地区。很显然,在这一地区,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将在对付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威胁中承担重要角色。然而,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长不得不命令下属有关单位对当前美国国防战略进行重新评估,以适应吃紧的军费预算。尽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CJCS)声明将会对国防战略作适当调整,但目前这种调整的范围、程度尚不清楚。 无论如何,假如美国仍然想要保持全球大国地位,那么增强西太平洋上的对付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威胁的能力就应当是国家战略所必需的。

  在财政预算受限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各部分都不得不艰难抉择——从国会,到国防部,再到美国海军。具体到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军费预算也在减少,其作战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例如,取消多艘快速攻击型核潜艇(SSN)的部署、拖延部分潜艇(如SSN-755“迈阿密”潜艇与SSN-765“蒙彼利埃”潜艇)的维修期等。 国防部在重新评估国防战略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无论如何,重新评估后的国防战略应当满足当前国防战略目标,而且需要多种联合军事能力。然而,既然资金因素是导致战略再评估与调整的首要因素,那么我们就应当从武器系统费效比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军费一定的情况下,大力建设潜艇部队是最划算的一笔投资,尤其是在面对西太平洋地区复杂形势的情况下。例如,生产一艘吉拉德•R•福特(Gerald R. Ford)级航空母舰的价格,可以生产6艘“维尼吉亚”(Virginia)级快速攻击型核潜艇(SSN)。同样,生产一艘“朱姆沃尔特”(Zumwalt)级导弹驱逐舰与生产2艘“维尼吉亚”(Virginia)级快速攻击型核潜艇的价格相同。 航空母舰与导弹驱逐舰固然均为美国海军提供了独特的作战能力,有利于支持国防战略目标;但潜艇的作用更为重要。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大力发展的势头已经表露无疑,而且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尽管人们对中国真实意图的讨论仍在延续,但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未来一直强大的中国潜艇部队必然会给美国及其盟国制造不少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潜艇数量减少将会严重影响美国潜艇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而影响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付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威胁以及反潜的能力。本课题尽管未能准确提出美国海军应保留的潜艇数量,但分析结论表明:到2030年,43艘的潜艇总数是绝对无法满足美国潜艇部队未来作战需求的。

  缩略语

  A2/AD(Anti-Access/Area Denial)反介入/区域拒止

  ADCAP(Advanced Capability) 先进能力

  AIP(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不依赖空气推进的系统

  AOR(Area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区域

  APL(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应用物理实验室

  ASCM(Anti-Ship Cruise Missile) 反舰巡航导弹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ASUW(Anti-Surface Warfare) 对地面/水面作战

  ASW(Anti-Submarine Warfare) 反潜战

  BUR(Bottom Up Review) 由下至上审查

  C3(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指挥、控制与通信

  CBASS(Common Broadband Advanced Sonar System) 通用宽频带先进声纳系统

  CBG(Carrier Battle Group) 航母战斗群

  CBSA(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

  CJCS(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CMSI(Chinese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 中国海军研究所

  COMPACFLT(Commander,Pacific Fleet) 太平洋舰队司令

  CS(Continental Group) 大陆架

  CSG(Carrier Strike Group) 航母打击群

  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S(Commander,Submarine Squadron) 潜艇部队指挥员

  CZ(Contiguous Zone)毗连区

  DDG(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导弹驱逐舰

  DOD(Department of Defense) 美国国防部

  EEZ(Economic Exclusion Zone) 经济专属区

  ESG(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远征打击群

  FFG(Guided Missile Frigate) 导弹护卫舰

  JCS(Joint Chiefs of Staff) 参谋长联席会议

  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霍普斯金大学

  KMT(Kuomintang) 国民党

  MPA(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海上巡逻飞机

  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nm(nautical mile) 海里

  NMS(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国家军事战略

  NS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国家安全战略

  NWC(Naval War College) 海军战争学院

  ONI(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海军情报局

  OPREP(Operations Report) 作战报告

  PLA(People’s Liberation Army) 中国人民解放军

  POTUS(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总统

  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

  QDR(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ROE(Rules of Engagement) 交战规则

  SCS(South China Sea) 南中国海

  SECDEF(Secretary of Defense) 国防部长

  SLBM(Submarine 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潜射弹道导弹

  SLOC(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海上交通线

  SSBN(Nuclear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弹道导弹核潜艇

  SSGN(Nuclear Guided Missile Submarine) 导弹核潜艇

  SSK(Diesel-Electric Submarine) 柴电潜艇

  SSN(Nuclear Fast Attack Submarine) 快速攻击型核潜艇

  SUBFOR(U.S. Submarine Force) 美国潜艇部队

  TLAM(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战斧”式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UNCLOS(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USG(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美国政府

  USPACOM(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

  USS(United States Ship) 美国军舰

  USSR(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WPTO(Western Pacific Theater of Operation) 西太平洋战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