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目前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紧急使用接种的一些信息,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其实和其他灭活疫苗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
“一是局部有一些反应,二是出现了全身的反应。局部反应包括注射之后出现疼痛。注射之后有的人出现肿、痒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一过性的。在全身反应方面,现在监测到的主要有发热、乏力的情况。但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大多是一过性的,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发热超过38.5度,或者局部红肿特别厉害,超过了2.5厘米以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就医。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出现,如果感觉到身体特别不适,没有及时恢复,疾病状态在持续,我们建议就医,就医之后医生会给予诊断处理。”王华庆介绍说。
王华庆提出:“偶合反应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接种疫苗之后,这个疾病就出现了症状,或者发病了。实际上这跟疫苗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属于不良反应。但是这种情况我们也要重视,要及时就诊,医院会做出相应的诊断,我们通过监测系统也会了解相关的信息。”
“另外,随着疫苗接种人数的增多,这种偶合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所以,大家对偶合反应也应该客观认识。如果出现了这种反应,一定要报告接种医生。我们建立了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发现疫苗接种过程或者其他方面的风险,通过这些风险的控制来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王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