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人际交往问题,还是早恋等青春期烦恼,抑或是学业压力和厌学情绪,青少年不可避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疏导乃至治疗,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成为一种刚需。
但在现实中,部分中小学还没有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些学校即使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也没有实现“专业人做专职事”,既担任语文老师又担任班主任,理应是本职的心理老师反倒成了兼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哪里有空缺,就让心理老师去“补位”,心理老师在一些学校成了“工具人”。这不仅增添了心理老师的工作负担,导致他们分身乏术、角色冲突,也会影响心理老师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要让心理老师被“看见”、被尊崇,改善和优化心理教师的职业生态,关键在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认同,在价值排序中将其置放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让心理老师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善待,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