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假酒泛滥。
新华社广州3月17日电 题:几十元的散装酒在厕所灌装卖上万元——揭秘假酒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詹奕嘉
几十元的散装酒,在小作坊、厕所里被灌入回收的真瓶中,一番倒腾之后,在夜总会和高级宾馆登堂入室,变身为数千甚至上万元一瓶的高档名酒。前不久,广东警方披露了一起侦破的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假酒案。现场缴获700多瓶涉嫌假冒名牌酒,这些假酒被销往上海、天津、河北、贵州、新疆、香港等地。
假“飞天茅台”竟配有防伪手电筒,制假者称“没毒喝不死人”
这是一批很像正品的“高档酒”:精美的包装、防伪标识、防伪说明书一样不少。记者打开一瓶假“飞天茅台”,发现其中竟配有防伪手电筒,用这个手电筒照射假茅台的酒瓶盖,同样可以看到和真酒瓶盖一样的反光效果,伪装度之高可见一斑。
“路易十三”“拿破仑”“轩尼诗XO”“蓝带”“人头马”“斧标”“茅台”“五粮液”各种“名酒”应有尽有。广东揭阳市公安局榕城分局的一间仓库里,堆满了数百箱假酒。揭阳市公安局榕城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林江告诉记者,如果不开瓶验酒,很难凭肉眼看出这些装潢华丽、配置齐全、包装崭新的名牌酒都是假货。
“假酒的制造作坊都在城乡接合部,卫生状况非常恶劣,灌装包装机械十分简陋,有的假洋酒甚至是在厕所里灌装的。”揭阳市公安局榕城分局东兴派出所民警苏鸿义说,假酒未经卫生检验检疫,洋酒瓶回收之后用自来水简单一冲,然后加个盖用橡皮锤“封口”,再用吹风筒吹上防伪标识就“大功告成”。这些假酒流通到市面后,身价动辄成千上万元。
此案中,广东揭阳警方共在广州、潮州、惠州三地捣毁9个涉嫌生产假名牌酒的加工场、仓库、经营点,查扣700多支涉嫌假冒名牌酒和3000多支灌装名牌洋酒原料,并缴获近2000支名牌空洋酒瓶及酒盖、包装盒、标识等一大批包装物,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制假售假者对此竟不以为然,称“没毒喝不死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制售假酒行为严重的足以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或假冒注册商标罪。
网上公开售卖“假酒包装套餐”
“此案集回收废旧酒瓶、灌装、标识、经销为一体,这是广东公安机关2014年侦破的规模最大的制售假酒案件。”揭阳市公安局榕城分局副局长庄武辉介绍,犯罪嫌疑人已交代,制售的假冒名牌酒除在广东销售之外,还销往上海、天津、河北、贵州、新疆、香港等地,初步统计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售卖“假酒包装套餐”十分猖獗。不少不法分子以“家居饰品”名义开网店,明码标价售卖酒瓶,有些还“回收高档酒瓶”。
淘宝网“锦逸家居生活馆”首页推荐的17种商品全部都是仿真酒瓶或原装酒瓶。该店客服向记者介绍说,一套原装二手百龄坛、马爹利蓝带、马爹利名士和高仿人头马XO酒瓶仅需46元就能包邮寄送,且“标签完整”。他还表示,网店可以将套餐里的仿真XO瓶换成原装二手伏特加瓶,并帮忙处理好瓶口,以方便客户往瓶里灌酒出售。
在QQ上,贩卖原装二手酒瓶、配件的QQ群并不少见。记者拨通了一个自称“可供公司各类回收原装酒瓶”的群成员的电话,对方称“马爹利蓝带酒瓶带木塞700多元,带塑料塞600多元。查理的酒瓶要4000多元,但原装的一瓶酒可以卖到2万多元。”
业内人士称,假酒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还会对正常的酒水生产、销售造成冲击,扰乱市场秩序。据嫌疑人交代,他们用廉价、散装的国产威士忌酒灌装到马爹利名士、蓝带等洋酒瓶中,30多元的低档酒可以卖出三四百元,最贵的假洋酒轩尼诗李察、路易十三等甚至可以卖到几万元。
利用网络点对点售卖增加破案难度
这些经过灌装、包装的假酒是如何流向市场和消费者口中的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酒业经销商贪图便宜,从网上购买这些包装精美但价格偏低的假酒,以高价转售给酒楼、歌舞厅、夜总会和KTV等消费场所,成为假酒泛滥的重要推手。
民警苏鸿义对记者说,揭阳一家洋酒行的林老板,去年通过某卖酒QQ群认识了自称“批发好洋酒”的河南人郭某鹏。看到价格非常“划算”,就以350元一瓶的价格购买了180瓶700毫升装的“马爹利名士干邑”洋酒。不久后,不断有客户找林老板投诉说买到的是假酒,郭某鹏却已“失联”,林老板才意识到“便宜没好货”。
庄武辉说,不少犯罪嫌疑人就是通过QQ和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寻找买家,然后以货运托运方式将假酒卖给酒业经销商,这种点对点的沟通方式也增加了获取信息和破获案件的难度。目前,广东这起假酒案的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根治制贩假酒乱象,执法部门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更要加强公安、食药监、工商、卫生、流动人口管理等部门和村居基层组织的群防共治力度。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肖俊建议,在假酒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一是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要追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失职渎职者,以促使更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认真履职、积极“打假”;二是批发销售假酒及其包装配件的网络交易平台连带责任,“网上卖场”有责任加强对销售主体、商品质量的把关、监测,发现商品造假等违规行为更应积极向监管部门举报,而不能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