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这个时候父母都睡了,外头应该没人,于是他试探性的叫了一声“爸,是你在外头吗”,然而无人应答。
他壮起胆子走出房门,只见茶几旁都是杯子破碎的残渣,以及倒地不醒的父亲,看现场应该是刚喝了水就出事了,没多想他立刻叫了救护车,在一夜急诊抢救后,患者最终还是救治无效死亡。
事后经医生介绍,他父亲这是突发了脑中风,而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刘大爷夜间饮用的那杯水。
一、起夜喝水,脑中风去世:两个细节被忽视
脑中风是危害性极高的一种病,临床上17%病患属于出血性中风,另外83%都是缺血性中风。
中风的致死率也很高,更折磨的是,一旦发作还可能伴随失能问题,据统计,初发中风病人发作后半年内失能比例均超过50%,可见脑中风的危害程度。
那么什么情况会诱发脑中风呢?像文章开头刘大爷事件其实就是犯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个“大忌”。
• 夜里饮水过量
据小刘回忆父亲去世之前就习惯性起夜喝水,有时候可以一口气灌下一大杯凉水,然而晚上大量饮水其实对血管非常不友好,此时血液容量会突然飙升,引起血压波动,而夜间人体血管流速减慢,突然遭受剧烈的高压,就会容易诱发脑中风风险。
专家建议,晚上喝水要适量,避免短时间摄入过多,同时水温也很重要,水温过冷也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刺激,不利于减轻心肾负担,建议多喝温水。
• 不恰当的饮水时间
刘大爷每次睡到半夜,就会渴醒,所以经常会半夜起来喝水,然而这个时间点是人体睡眠时间,血液循环会减缓,而这个时间点突然喝水就会打破这一平衡,让心脏和血管开始超负荷运行,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在睡前一小时左右饮水,防止睡眠期间因水分减少,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脑中风夜间高发,睡前4件事要避免
脑中风一发作往往又危又急,尤其是晚上这个高发时间段,医生提醒生活中的4个常见“好习惯”正在加速脑中风的风险。
1、睡前别大量进食
睡前吃得太多,会加重夜间肠胃消化负担,而且消化系统一直保持兴奋状态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加上此时血液粘稠度增加,很容易促发脑梗塞,增加脑卒中风险。
2、睡前别抽烟
有人喜欢吸烟带来的放松感,觉得睡前吸烟可以缓解焦虑紧张,但其实这个习惯非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血管剧烈收缩,心率也会升高,,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3、睡前别喝酒、浓茶和咖啡
浓茶和咖啡都含有使人亢奋的成分,睡前喝茶或咖啡不仅影响入睡,也会降低睡眠质量。有人说睡前喝酒可以助眠,但实际上这种“助眠”方式来得快去的也快,不仅减少深度睡眠时间,还容易造成人体睡眠规律紊乱。
4、睡前别生气
睡前生气,情绪上的波动也会影响血压浮动,如果夜间血压控制不好,也会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本身就有三高问题的人更要注意。
三、记住「4个一」,让你远离中风!
据统计,我国死亡病例中,因脑中风死亡比例占到了5分之一,而且就算抢救过来,这些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下半生生活质量堪忧。所以预防脑中风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显示,只要避开高危因素,80%的脑中风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那么怎么进行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呢?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为期10年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和干预工作中,为大家总结了简单易行的“8+2”危险评分标准。
其中“8”是指8项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心房颤动、体重超标、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
而“2”是指曾经有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专家还指出,如果发现自己符合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即可判断为高危风险人群。
除了控制以上危险因素,日常不良习惯也会增加脑中风风险,普通人预防最好从生活细节做起:
1、规律坚持一项运动
定期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根据自身条件,每天少量多次完成也可以。
2、35岁以上每年必须测一次血压
高血压也是卒中高危因素之一。建议凡35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定期测一次血压,如果发现有血压异常升高情况,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控制。
3、饮食坚持“三减一加”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减少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类型,增加果蔬摄入,具体可以参照地中海饮食的标准,有助于预防血管代谢性疾病。
4、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疾病,且需要药物控制的人群,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也是预防中风的必要管控手段。
除了日常预防不良习惯带来的卒中风险,早期的及时就诊也很重要,建议发病后即可送往最近救治医院,取得规范治疗,也能增加患者抢救机会,提高后续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