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对处于治疗期的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肿瘤患者在饮食方面仍存在较多误区,不科学的饮食方式也进一步增加了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制定合适的营养干预方案仍是当前肿瘤患者康复的一大难题。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张波教授分享关于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方面的相关内容。
打破肿瘤患者饮食误区
合理科学的饮食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肿瘤患者在饮食方面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肿瘤患者需要多吃,这个理论并不全然错误。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可在足够的营养支持下获益[1],部分肿瘤患者通过优质高蛋白饮食,到二三线治疗阶段仍有较好的体力状态;但完全不科学搭配的大量进食反而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如短时间内的大量摄入蛋白可能会损伤肾脏,大量摄入肥肉可能会诱发胰腺炎,肠梗阻等;第二个误区是少吃,“饿死”肿瘤。采用不科学的饥饿方法控制肿瘤并不可取,可从肿瘤的代谢特点入手改善饮食结构,针对性“少吃”。肿瘤具有高代谢特点,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难以从脂肪中获得能量来源[2]。
生酮饮食(图1)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合理的生酮饮食不但能控制肿瘤还可以减脂,但长期进行生酮饮食仍存在争议[3]。建议患者经过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用后再进行生酮饮食;第三个误区为忌食发物。生活中的发物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过敏性药物及食物、高嘌呤食物、促炎食物如红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但肿瘤患者食用发物并非完全禁忌,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如痛风患者需慎食高嘌呤食物,肠道敏感患者应少食刺激性食物,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则需适当补充红肉。总结而言,临床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使患者获得更高的营养获益。
图1 生酮饮食类型[3]
正确营养支持
提升生存质量
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导致[4]:首先,医生对预防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理念存在缺失。既往肿瘤治疗以延长生命时间为主,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现如今肿瘤患者愈发重视生存质量。但目前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多居家进行,而医生对患者的营养教育尚存不足,易增加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其次,患者认知不足及经济条件限制。
随着经济发展,丰富的食物来源也可能导致另一个极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胡吃海塞”式的营养不良,例如喝营养汤,大量食用除了增加饱腹感外并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再者,肿瘤本身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消化道相关的肿瘤可能存在进食困难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手术等消耗性治疗方式也提高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因此,正确的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至关重要。目前针对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已趋于个体化、专业化[5],临床通常根据专业的评分标准例如肿瘤患者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以判断患者是否为营养不良及当前营养不良的程度,再经由营养医师给予正确的干预及营养支持,从而大幅降低营养不良风险。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中西医互为补充
临床观察发现,消化道肿瘤、胃肠梗阻及化疗的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如何及时发现并干预营养不良的发生始终是临床诊疗的难点。首要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通常分为肠内及肠外两种途径,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途径;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建立营养通道,如肠外静脉营养可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避免输入速度及使用时间受到影响,肠内营养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营养添加等来改善身体情况,而食欲严重受限的化疗患者则可通过鼻饲管进行全肠营养;第三个难点在于如何选择营养制剂,需结合患者基础情况制定,例如缺铁性贫血需添加铁元素,小肠或胰腺术后患者则需添加短肽类营养剂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肿瘤营养支持的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对改善肿瘤患者例如恶心呕吐等功能性问题疗效较佳,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可显著改善患者食欲。此外,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等一系列中医药治疗,可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1)[6]。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全方面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存获益。
表1 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张波教授总结:
正确的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仍存在不少误区,临床医生需加强科普教育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从而保证患者的营养获益。此外,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减少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充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通过中西医结合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仍是临床医生主要的工作方向。
张波教授简介:
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特聘副研究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肝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营养专家协作组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患者营养教育学组委员
•杭州市拱墅区公民健康素质讲师团讲师
•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青年骨干培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