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手术室前没有紧张,我们已经完成排兵布阵,做好‘上战场’的准备了。”姜楠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是一场充满高度设计感和高度操作难度的手术。
姜楠主任团队历时17个小时,为刘振宇的父亲实施肝移植手术。医院供图
为父亲捐献近60%的肝脏
50岁的老刘(化名)是乙肝患者。早期疾病尚能控制,但随着肝硬化逐渐加重,肝脏大大小小无数硬化结节都有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站到姜楠主任面前时,老刘已经吐了不下20次血,常规治疗手术已经无法进行。
肝移植,是他唯一的生路。
但是,肝脏供体短缺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姜楠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供肝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手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了生机。“亲属活体供肝的质量更好、总费用可控、等待时间短,能够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概率,排斥反应小。”
老刘的妻子尝试捐献,但按老刘的生存需要,至少需要650克肝脏,妻子的肝脏体积较小,如果捐献,剩下的肝脏难以维持妻子生存。得知此事,老刘的儿子刘振宇,今年23岁,他决定为父捐肝,“哪怕只剩一丝机会,我也要帮父亲一把!”说服父亲后,父子俩双双接受了评估,刘振宇肝脏体积符合手术需求。
老刘的肝源,终于有着落了。
这是“三场”历时17个小时的手术
难题转移到姜楠面前。按照计划,需要切除刘振宇右侧近60%的肝脏,但他右前胆管开口于左肝管,这意味着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切取,会造成移植后重建胆管的并发症。而且刘振宇肝脏的流出道——肝静脉,肝脏的第8段存在汇合至肝中静脉的一支粗大静脉血管,需要搭桥连接。此外,父亲的受体血管基础条件不好,有存在血栓的概率,可能需要借助人工血管或者移植自体血管,进行血管搭桥重建。
几次研讨,姜楠和团队终于敲定了手术策略:对刘振宇进行S8-肝右静脉重建,节段性切取他的左肝管和肝总管,与父亲肝总管端端吻合,降低重建胆管术后并发症。
姜楠表示,一般来说,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可分为“切、修、移”三个重要步骤,切肝、修肝、移肝三场手术时间存在交叉,要把肝动脉、静脉、胆总管等多根非常精细的血管和管道一根一根地精准无缝地连接起来,需要调动多名医护。
“战役”拉开帷幕之前,团队已经经历了多次手术推演,每一根血管都在他们脑海中一次次浮现。姜楠没有紧张,但这一天仍旧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术当日6:30,刘振宇进入手术室;14:00,供肝离体,切除650克肝脏,第二场手术——供肝修整开始;14:30,父亲老刘开始手术……接近0点,好消息传来:肝静脉吻合、门静脉吻合、肝动脉吻合均血流通畅,胆管吻合胆汁外流通畅,这场手术成功了!
“肝脏是人体内再生能力最强的器官之一,在经过切除后,残余的肝脏在足够的血流灌注下能够快速增大到适合人体需要的大小。”姜楠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仅仅1周,老刘的新肝,从植入时的650克增大了66.4%到1086克,刘振宇也从切除供肝后仅剩474克,增加到859克。
术后一个月,父子俩顺利出院。带着健康的肝脏,一家人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