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批量复制的文案毫无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2  浏览次数:54
核心提示: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最近,不少网友刷短视频时,都听过这句话。这一设问,乍听起来掷地有声、颇为感人。尤其
 “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最近,不少网友刷短视频时,都听过这句话。这一设问,乍听起来掷地有声、颇为感人。尤其是当说出这句话的人身着一副医生装束时,更是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但近日有人发现:同样的台词、同样的情节,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来自不同地方的“网红医生”身上。仅是一个“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的情节,就被用了不知道多少次,视频的编排、剪辑方式也大同小异,几乎遵循同一套模板。

 

广告此书有毒,适合熬夜看的爽文,超刺激的乡村小说.....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视频证据,不乏有网友怀疑:这些高度相似的情节,会不会是子虚乌有的“摆拍”?对医生而言,下班后给患者加号看病的情况或许确实不少,但这么多人同时在视频中讲述如此相似的情节,连讲故事的措辞、语气都是一个调调,难免令人怀疑这是职业写手创作的“统一文案”。争议发生后,一名在网上发布过此类故事的医生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致,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今后他会加强此类视频的监管,督促签约的MCN机构改正这些问题。

尽管这名医生的表态有忸怩之处,但基本承认了相关视频是虚构的。有了这一证据,其他使用相同文案的医生,就算不愿承认造假,其说辞也已经不攻自破。对此,成功靠这一“套路”收获人气的“网红医生”自然是最赚的,疏于甄别监管的平台一方,也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归根结底,最吃亏的还是那些真心实意相信这些故事的普通网民,他们不仅被人收割了流量,也白白浪费了不少个人感情。

制造这样一套“统一文案”,并不需要幕后操盘者费太多功夫。因此,我们不免要问: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骗局,为什么能骗到那么多人?这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那些“念台词”的医生。在网上,一个货真价实、证照齐全、可查可验的执业医师,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背书与证明。一方面,医生这一职业自带权威光环,客观上很容易取信于人;另一方面,广大网民出于对现实的美好期待,主观上也愿意相信体现医者仁心的故事。在这两重因素的叠加之下,文案作者只要稍懂一些引导情绪和舆论的传播技巧,就不难做出“爆款”。

其实,这种乱象不仅存在于医疗领域。从“讲述感人故事”到“教你兼职赚钱”,许多收获巨量播放的视频,都能搜出一堆一字不差的“孪生兄弟”。其中,有些文案或许确实有其真实原型,也有一些文案从头到尾都是胡编乱造。但其共同点,就是瞄准受众的“泪点”“痛点”“怒点”“爽点”,发动庞大的账号矩阵,展开“饱和式传播”。

站在平台的视角上,单看其中某段视频,确实很难找到其造假证据,进而判定其违规。但是,当一模一样的视频大量出现时,平台决不能再装聋作哑,而应及时出手,对此类扰乱网络信息秩序的做法加以有力打击。

与此同时,包括但不限于医生,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应珍惜自己的个人信用与整个职业群体的公共形象,不能为了一点眼前小利,就将诚信原则与职业道德抛诸脑后。在“念台词”之前,每个人都不妨问问自己:如果心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