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导则》明确提出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筛查建档,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部署家校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通过计算自测评估表总分,开展评估预警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将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小胖墩”。据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到2030年,0—7岁儿童肥胖率将会达到6%,人数将会达到664万;7—18岁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将达到28%,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
“父母是儿童肥胖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儿童的出生体重、是否是母乳喂养,以及父母是否能够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和体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尽早解决,对预防肥胖十分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饮食行为和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方面,如果父母不喜欢吃的东西,可能孩子也吃不到;父母如果不愿意活动,孩子可能也不会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责任把好的行为习惯传给自己的孩子。”
“学校和老师在儿童肥胖防控中有着像父母一样的作用,如果按年龄说,3-5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进行3个小时的身体活动,其中包括1小时的霍里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对于6-17岁的孩子,每天进行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至少达到1个小时。当然,保障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除了父母负好责任以外,也需要幼儿园和学校有相应的支持。”
赵文华表示,学校现在每年都要给孩子们体检,体检的结果一定要把身高、体重这两项指标测好用好,一旦孩子们出现了超重肥胖,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沟通、跟医疗卫生部门沟通,互相支持,共同支持。“我想,学校和家庭是儿童肥胖防控最直接的两个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