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期间,在7月24日召开的感染免疫、流式细胞术版块,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玉想尽可能详尽地回答与会者的问题,并分享她的临床经验。
仅靠细致入微地观察,便能判断出疾病治疗的趋势,这或许是多年临床经验积累的最佳证明,也是每个医生都渴望拥有的“超能力”。
会议现场
“参加这样专业的会议对于医疗从业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研究所研究生贠武阳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因此,怀揣着同样渴望学习和交流的心态,每位参会者都尽可能地利用每一次提问机会,同时深入探讨感染免疫治疗的关键议题。
直击现场
感染与免疫,紧密相连
同样被围住提问的,还有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派驻第一医学中心主任佘丹阳。他分享的内容是:碳青霉烯耐药菌(CRO)感染的治疗:新形势、新武器、新策略、新问题。
这一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CRO广泛蔓延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尽管新药研发为抗击这些顽固细菌提供了新武器,但随之而来的新耐药性问题也不容忽视。他指出,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每当一种新抗生素问世,不久后就会出现对其产生抗性的CRO。
“为打破这个循环,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佘丹阳强调,“这不仅是医疗专业人员的责任,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其中,在某些情况下,细菌和微生物感染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失衡,从早期的过度反应到后期的功能衰竭,这些都与感染进展和结果密切相关。
实际上,感染与免疫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领域。人体免疫反应是对感染的自然回应,如果这种反应失调,可能会导致感染情况恶化。因此,理解和处理感染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至关重要。他认为,将感染学和免疫学研究结合起来,可能是未来感染性疾病治疗新方向之一。
分享与演练,洞察趋势
流式细胞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免疫功能的评估提供了精确分析工具,还因其显著技术优势而成为细胞分析领域核心之一。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这一技术已经演变成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桥梁。为进一步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移植研究室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的马锡慧、孔祥瑞、韩永三位专家,在连续三天内分享了他们在多色流式分析操作方面的实战经验。
参会者之一的贠武阳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这次会议不仅更新了我的知识结构,让我获得了行业最新资讯和发展趋势,还使我结识了众多杰出同行和专家,也为未来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收获更有激励,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交流,贠武阳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这次经历将激励我持续学习与进步,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佘丹阳同样希望通过学术分享和实践演练,使参与者能够从理论知识中理解临床核心理念,从实操演练中掌握技术方法,从而洞察呼吸领域的发展趋势,预见未来研究方向,这些都将对未来临床科研工作提供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