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解立新教授:从模仿到超越——我国呼吸支持医工结合的创新道路 | 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现场报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14  浏览次数:61
核心提示:广告高级注安工程师报考条件报考条件新更,报考需三个条件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贾薇薇)7月27日,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开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7月27日,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开幕。在全体大会上,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解立新教授回顾了现代ICU的起源,并分享了我国呼吸支持医工结合创新道路的进程。

1953年是现代ICU的元年,那一年,丹麦哥本哈根的一名麻醉医生首次通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此后,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率先建立了心、肺脏器生命指标监护的医疗体系,组建了专业的ICU团队,现代ICU之路正式启航。

相比国外,我国的步伐稍缓,20世纪70年代,老一辈专家李华德教授、陈德昌教授、翁心植院士、钟南山院士、刘又宁教授等在艰苦条件下开拓了我国现代ICU的道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医疗模式,创建了我国的现代ICU团队。

解教授指出,彼时我国呼吸支持领域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只能引进国外设备,并不断学习、跟随。

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对现代机械通气的深入了解,我国呼吸支持领域科研人员开始思考自己研发相关技术,并整合到国产呼吸机中,但依然处于模仿阶段,依赖于使用进口呼吸机原件,“攒”一台国产机器。不过,国外呼吸机的致命问题也开始暴露,比如对电压的苛刻要求,自动气流调整的不确定性,有创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触发延迟等。而我国科研团队也不再满足于追随与模仿,期待能够走出我们自己的创新道路。

面对国外呼吸机以单点评价为主而缺少全面评价,仅单一因素评价而缺少综合层次分析,评价参数较少而缺乏极限性能的评估等诸多问题,2018年,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医学团队下定决心打造呼吸机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并期待基于此优化提升国产呼吸机性能。

4年后,这一梦想实现了——2022年,全球首个全面评估无创呼吸机气量输出能力、混氧能力、压力稳定能力、跟随能力、反应能力的评价体系出炉,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fastARDS和高顺应性4个模型,可通过直观的“雷达图”了解无创呼吸机的性能短板,并据此改进优化。此后,团队又继续开发了高流量评价体系,而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啃下有创呼吸机性能评估体系建设这块硬骨头。

我国主流应用的国产呼吸机几乎都在我们团队的帮助下进行了优化升级,当前与团队合作的呼吸支持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70%,我们协助国产呼吸支持设备实现了全面超越。”解教授自豪地表示。

对于呼吸支持设备的未来发展,解教授表示,智能化是必经之路,以实现智能评估、智能预警、智能给予干预建议。同时,解教授透露,即将推出国际首个智能化呼吸治疗和呼吸康复平台,构建实时、动态、连续、多维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包含病情评估、治疗、康复的呼吸治疗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最后解教授特别强调,有梦想就有未来,鼓励大家从临床发现问题,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再回归于临床,推动医学进步,形成闭环。在此过程中,团队也将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