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两人都确诊了肺癌晚期,这一结果让姐妹两目瞪口呆。
“油烟里的丁二烯等物质都是一类致癌物,再结合两姐妹的生活习惯,厨房油烟很可能就是两人得肺癌的罪魁祸首。”医生感慨地说道。
做个饭、炒个菜还能得癌症?
实际上,做饭的几种坏习惯如果不改,不单是炒菜人,连全家都要将面临致癌风险。
一、做饭的2个坏习惯,或是癌症“帮凶”
1、锅冒烟才放菜,当心致癌物!
炒菜的时候,你是不是习惯等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把菜放进去炒?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表示,烹饪油都是由多种脂肪酸构成的,不同结构的脂肪酸烟点不同。
在过去,由于提炼油的技术不够,油里杂质较多,烟点低,容易冒烟。现在常用的精炼食用油,烟点已经在200℃左右。所以等到油锅冒烟的时候,说明温度已经很高了。
而油锅温度高除了会破坏蔬菜的营养价值,还会增加人体吸入油烟的风险。油烟里含有3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苯并芘等属于有害致癌物质,长期吸入油烟会导致人体出现病变,轻则引起慢性咽炎等疾病,重则可能引发癌症。
那么怎么判断油温是否合适炒菜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可以放一根葱丝先下去试探油温,当葱丝周围冒泡、翻滚,却没有马上变焦,这样的油温就适合炒菜了。
2、炒完菜不刷锅,增加致癌风险!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习惯,前一道菜炒完后,不洗锅直接炒下一道菜。然而这看似方便的一个环节,其实隐藏着一个健康隐患,那就是残存的油脂和食物残渣。
事实上,炒过菜的油锅即便看着非常干净,上面也会附着一定量的油脂和食物残渣。所以当这些油脂和食物残渣再经过一轮烹饪,随着油温越高、烹饪时间越长,锅中就越有可能生成丙烯酰胺等有毒物质,久而久之会增加致癌风险。
出于健康考虑,炒完菜后应该等锅具降温再开始洗锅。洗锅的时候还要注意将食物残渣清洗干净,避免残留。
二、这种油再香也别吃,专家呼吁:是癌症加速器
“地沟油”对身体不好,而“回锅油”的风险其实也不小。
很多家庭油炸食物后,出于不浪费的原则,会将油留着下次用。但研究发现,“回锅油”对身体的危害可大了。
此前,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回锅油跟老鼠健康的实验。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小鼠在长期摄入反复使用的食用油后,基因的表达状况会出现改变,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除了“回锅油”之外,浙江省肿瘤医院提醒,还有3种油也不建议吃。第一种是棕榈油,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的一篇研究表明,富含棕榈油的食物会促进癌症转移。其次是自榨油,自榨油的制作过程缺乏深度加工,导致了黄曲霉素的残留,食用后会增加肝癌风险。最后则是长期开封的油,油开封后建议3个月内吃完,否则有变质、感染风险。
三、砧板用久比马桶还脏,99%的人都清洗错了
砧板不洗,会有什么后果?北京一位王女士用她的亲身经历,给出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从2013年起,王女士一家四口相继患癌去世。百思不得其解的医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实验,最后发现罪魁祸首居然是厨房里的砧板:上面有大量的黄曲霉素。
原来,黄曲霉素是国家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跟它的毒性和致癌性一样强的,是它的生命力。黄曲霉素不怕冲洗、不惧热水,甚至油炸也不能消灭它。能够对付它的是280℃的高温,然而寻常的家庭大多没有这个消毒条件。
除了黄曲霉素,砧板上还有大量的细菌。全球卫生理事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砧板隐藏的细菌比马桶多200%。
所以大家平常要做好砧板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准备两块菜板,将蔬菜和肉类分开处理。
四、 “夺命电饭锅”被央视再次曝光,不仅有毒还致癌
众所周知,电饭煲内胆的主要结构就是:铝制内胆+涂层。其中,涂层多是聚四氟乙烯等全氟类聚合物。而央视的节目正是围绕着这种涂层进行实验。在研究中,大家发现当温度上升到300℃的时候,这个涂层就会生成一种具有毒性的永久性化合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电饭煲正常使用的时候,温度不会超过180℃,可见这个涂层并没有问题。
但这也不意味着电饭煲就绝对安全了。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在文章中提醒,如果电饭煲内胆涂层脱落了,那么就要换锅了。这是因为磨损的锅可能会让涂层内部的助剂、金属铝等不安全物质溶出。长此以往会对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健康烹饪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家人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