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首批已有19家单位通过验收并授牌,为进一步推进该项目在全国的落地,学会继续创建“癌症相关性疲乏(CRF)规范化诊疗病房”项目第二批。项目第二批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立项,共招募到36家报名单位,且在《项目创建标准解读会》后,27家试点单位成功开展了项目创建的科室启动会。
目前,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22家试点单位于7月31日-8月1日进入了线上答辩环节。这标志着CRF规范化诊疗病房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答辩会议后, CRF项目组将对综合得分排名前10的试点单位进行分批次的飞检,飞检通过后将给予授牌。
在答辩环节可以看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试点单位在CRF流程、创新治疗以及后期随访方面展现出了诸多亮点:
首先,在CRF诊疗流程方面,各试点单位均建立了CRF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患者的疲乏症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了因疲乏症状而导致的治疗中断。
其次,在创新治疗方面,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他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尤其是中医药的应用,为CRF的规范化诊疗贡献重要的临床价值。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最后,在后期随访方面,各试点单位建立了完善的CRF患者随访制度。他们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这一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能得到持续的关注和照护,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方面的亮点外,各试点单位还注重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他们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CRF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治疗能力。同时,他们还通过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向患者普及CRF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整个项目创建过程中,项目组的评审专家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高质量完成了CRF培训视频的录制和上线,并对试点单位的创建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确保项目的高质量落地。
随着“癌症相关性疲乏(CRF)规范化诊疗病房”项目(第二批)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受益于这一规范化、系统化的诊疗路径。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到这一项目中来,共同推动CRF诊疗的规范化进程,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