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徐运:重塑百年医院神经内科拼搏之路|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26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留学归来的徐运,揣着当个好医生的梦想边收获边前进,可走着走着,渐渐发现团队的制度、氛围、文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留学归来的徐运,揣着“当个好医生”的梦想边收获边前进,可走着走着,渐渐发现团队的制度、氛围、文化都在阻碍梦想。

她所处的南京鼓楼医院是中国最早西医院之一,各项工作都走在行业前列。她特别自豪于医院拥有百年历史的厚重积淀,可不满于周围同事倚仗“百年医院”光环而故步自封。

包括徐运在内的诸多资深“神内人”,经历过那时心照不宣的情形:员工们普遍消极怠工,迟到早退现象偶有发生,懒于思考怎样去改变现状。处在这样的团队中,徐运有些绝望:“引领江苏省,走向全国只是一种天方夜谭。”

绝望之下徐运又生出些许“时不我待”的勇气:年龄不等人,必须采取行动改变这一切,让“神内人”配得上“鼓楼人”这块招牌。

于是,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运,带着科室走上了一条拼搏实干的道路。

新旧交替,重塑团队凝聚力

 

 

每当改革转型时,各种新旧观念总会在同一个空间和时间里摩擦碰撞,而且无一可以轻易化解。

面对纷纷扰扰的徐运,有一点很明确——建章立制,与松散且低效的团队分道扬镳。无规矩不成方圆,从组织纪律、结构以及临床操作等多个层面,徐运建立了一套奖惩机制。这些制度不仅涉及学术活动,还强调对患者的照顾以及对员工福利的关注。

有制度的同时,徐运还要去潜移默化。归根结底,她认为当务之急是用成长感与荣誉感重塑凝聚力。

管理即服务。每个人都渴望学习、成长、被认可与有成就感,让员工从被动约束到主动敬业需要搭建空间、给予授权、感知进步。

于是,编写书籍成为打破僵局、改善团队凝聚力的第一步。在徐运的带领下,团队编写并出版一系列关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详尽地讨论了如何确定疾病类型,强调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出版书籍的目的有二:一是规范治疗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严格、标准化的医疗服务;二则是徐运的私心:通过编书过程增强团队荣誉感,“他们获得了发言权,也会更加意识到作为医师的责任,从而主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作为管理者,徐运从未抱守一枝独秀的虚荣。看到团队中80%以上的人仅有本科学位,她就利用各种机会为团队争取学习平台。例如与美国几所大学签订协议,派遣人员出国培训半年,甚至一至两年,由对方承担费用;通过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等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团队成员出国学习。

现在,团队中占据80%以上的,变成了博士,其余则是硕士。在徐运看来,个体努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合作可以实现更大成就。

学科建设,以科学引领临床

 

 

专业能力提升是学科发展的最重要一块拼图。徐运看重的不仅是临床能力,还有科研能力。

起初,徐运也听过不少别人对她的评价:只懂科研,不懂临床。深知徐运能力的一位医院管理者明白这是一种误解与偏见,并建议她多进行自我宣传。

徐运并没有急于澄清,而是静下心来用实际成果展示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逐步展现自己的能力。

”要想带领科室一起“发光”,徐运认为引入新思路和新技术至关重要。若在临床治疗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指南推荐方案执行,而不深究其实际效用,就会忽视了追求最佳治疗效果的可能性。“科学应该引领临床发展,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应该上升到科学高度来提出和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临床问题。”于是在徐运倡导下,科学研究成为推动临床发展的先导力量。

在推动团队科研上,徐运态度略显强硬甚至有些“不近人情”:鼓励利用个人休息时间进行科研活动,如孩子睡着后、假期别人玩三天你玩一天……徐运还会安排团队成员脱产3至6个月专注于科研。

在“威逼利诱”下,有些医生不得不“含泪参与”,但这一严格要求为他们的后续职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极大促进了团队整体进步。

一个典型案例是,脑血管病个体化抗栓治疗体系的开创。以抗栓治疗为例,常规药物如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并非普遍有效。以往,确定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性需要长时间观察与测试,其间患者可能遭受不必要的副作用,例如胃肠道出血或脑出血。针对此问题,徐运领导其团队开展针对性的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运用药物基因组学及血小板功能测试,以更精确地为患者匹配适宜的抗血小板、抗凝或溶栓药物,并优化剂量和给药时间。经过十余年研究与发展,该技术已显著降低患者出血风险至约0.1%,并且3年期卒中复发率降至约2%

不仅如此,在诊断思路上,徐运团队也建立了科学思维方式:不应仅凭直觉,而应基于医学知识与科学分析。例如,对于瘫痪患者的诊断,首先区分痉挛性瘫痪或软瘫,其次识别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再判断病变位置,最后通过起病形式、临床特征等,通过层层剖析做到准确病因诊断。

“没有科学依据,就没有有效诊断和治疗。”这是徐运一直对团队灌输的理念,她坚信,“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科研思维。这正是科研的本质。”

医疗服务,树立人文关怀

 

 

或许是因为徐运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给团队氛围披上了一层严肃外衣。一次,当一名实习生在开门时看到徐运走来,竟被吓得立刻关上了门。徐运感到好气又好笑。

然而,她并未纠结于个人形象问题,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医疗服务和医患沟通上,思考如何让团队展现出人文一面。

于是,徐运开始主动向每位遇到的同事致以友好问候,显示出她的热情。她也要求所有团队成员这样做。科室还聘请退休员工担任协调员,负责患者沟通等工作。之后,徐运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早、中、晚查房制度,并在查房过程中与患者有效沟通。而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她会亲自参与处理。

同时,科室制作一系列关于有效医患沟通的教育视频,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组织竞赛活动,鼓励各医疗机构参与,促进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通过这些措施,科室人员沟通技巧得到提升,他们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也得到加强。

徐运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保护患者,也保护团队。因为即便是技术最精湛的医生,如果频繁遭遇医疗纠纷,也可能面临职业生涯的终结,“面对当前医学尚无法解决的难题,尽管我们已尽最大努力,仍需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并接受可能的治疗结果。因此,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打破围墙,团队实现“逆袭”

 

 

时间一天天流淌,将近20年时间里,徐运持续不断地把新思想、新想法分享给同伴。渐渐地,围墙逐渐被打破,科室内充满一股子冲劲、闯劲、拼劲、韧劲。

团队成员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往每逢院内需要神经内科会诊,其他科室往往不找“内人”,而是去其他医院“摇人”。而几年以后,医院各个层面、各个科室的会诊都少不了他们身影,甚至许多医院要跑到他们这里“摇人”。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曾有一例严重头痛患者让其他医院的多位专家感到棘手,最终,他们求助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并迅速找到病因:一种由低颅压引起的头痛。“这是一种常被忽略的简单诊断。”参与会诊的团队成员表示,正是编写医学书籍的过程使他对这类疾病有了更深入了解,从而能够进行更精准诊断。

一个人只能做加法,一群人则能做乘法。对于神经内科团队来说,这是他们脚踏实地书写的一篇“逆袭”爽文:从38张床位发展到三个院区161张;先后评为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脑血管病诊疗中心、江苏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省神经病学重点学科、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省脑卒中质控中心等;承担多项国家级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发展11个亚专科,培养了优秀的亚专科学科带头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和精准化抗栓、认知相关疾病早期诊断等在全国享有盛誉。

但凡业内用来衡量科室实力的指标,如复旦排行榜、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学科排名等,他们均年年攀升。

毫无疑问,科室过去几年的成就与荣誉绝非徐运个人功劳,而是以她为首的团队拼搏实干的结果。“我们的优势在于团结协作、积极上进以及对患者的关爱。”看着成长起来的团队,徐运眼里满是自豪,同时也给予了更大期望:我们的医生能够更加精进技术,对患者展现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最终成长为研究型临床医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