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眼科诊疗设备到质子加速器治疗系统,国产医疗器械正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全球舞台。据《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5%。展会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专访了多家代表性企业,横跨不同领域,从他们的视角,一同探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面貌。
8月10日,在2024北京健康大会展会上,居民正在观赏高端医疗设备。
“过去十年,我们都是处在学习和成长的状态,但随着近年来中国供应链和基础工业日渐成熟,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显著加速。中国企业在技术性能上已经能够超越进口设备,特别是高效的成果转化、创新技术、成果的迭代出现,让我们有了质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图湃医疗CEO王颖奇表示,虽然全球可能现在面临一些大环境上的问题,但是整体全球化的趋势不会逆转。未来,中国眼健康医疗器械市场将延续出海趋势,通过技术优势和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品牌信赖。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多次发文鼓励国产替代,影动医疗CEO龚南杰表示,如今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重建增强领域,国产替代均已进入到技术国际领先、商务落地进入市场大量转化的状态,未来仍需要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国产替代的实现,来提高医院临床服务质量和降低患者治疗成本。
展会上,一台无影系列CT吸引不少外国友人围观。
此外,面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不少医疗器械企业早早瞄上海外市场。据医械数据云和天风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总计535.5亿美元;2018年至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整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
关于医疗器械出海,健新医疗CEO冯天宇表示,“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出海不断创新高,很好地展现了我国技术的领先实力,但是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和供应链管理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高质量的产品是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未来我们还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并打造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从而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