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林大叔因为为上腹部疼痛,去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胆囊结石,最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之后他就一直很关注无胆囊的科普,经常在网上看到消息称:切除胆囊后肠癌发生率会提高4倍。
前段时间,林大叔感觉自己腹痛,吃了消化药也不管用,心有疑虑的他立刻就来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肠癌,知道结果后的林大叔后悔不已。
为什么就这么巧合,难道切除胆囊后真的会患上肠癌吗?今天就来好好讲一讲。
一、查出胆囊结石,胆囊是保留还是切除?
胆囊结石顾名思义是指出现在胆囊内的结石,该症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8~10%,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肝脏产生的胆汁会在胆囊内贮存和浓缩,当其中的胆固醇和胆汁酸浓度改变或其他造成胆汁淤滞的情况发生,就会导致胆囊结石的出现。
中山三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林楠表示,肥胖症、糖尿病、肝病或快速减肥、口服避孕药、怀孕、有胆结石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都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症状,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想要发现胆囊结石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那体检时发现了胆囊结石,要怎么做呢?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政主任范育林指出,对于无症状的成年人/儿童胆囊结石,应密切观察随访;对于有症状合并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则应该选择进行胆囊切除术。一些患者结石数量多且直径>2~3cm、伴有>1cm的胆囊息肉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也要考虑胆囊切除术。
很多人不能接受胆囊割除,认为胆囊是身体的一部分,只是取下结石而已没必要将胆囊都切了,可以保胆取石,这有道理吗?
临床上不推荐进行任何形式的保胆取石,因手术取石很难完全取干净。且长了结石的胆囊壁会粗糙增厚、收缩功能也会下降,手术无法改善这种情况。在术后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瘢痕,会成为结石再次生成的土壤。
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胆囊一般不会随意切除,但已经生病的胆囊无法完成正常的胆汁储存、浓缩、排放,保留后反而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切除反而比保留好。
二、切除胆囊后,会得肠癌吗?还能活多久?
很多人担心切除了胆囊,就少了一个器官,对身体会有很大影响。更有说法称,切除胆囊后,得肠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真的是这样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印兵表示,切除胆囊和肠癌发生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目前没有相关的科学研究显示二者有必然联系。
相反,胆囊结石,特别是体积比较大的结石(大于3cm),已经明确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罹患胆结石的患者几乎都伴有胆囊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让胆囊局部黏膜损伤,活化胆囊的自身修复机制,让黏膜持续处于增生状态下,反而容易促进胆囊癌发生。研究发现,约有85%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罹患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3.7倍。
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长期观察表明切除胆囊后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影响。但少数患者会出现异常症状,这3个很常见。
1.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没有地方储存只能不断进入肠道内。日常在进食了高脂肪的食物后没有胆汁促进消化,可能会引起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为腹胀、腹泻以及消瘦等症状出现。
2.碱性反流性胃炎、食道炎
胆汁持续进入肠道内,会导致其反流入胃的机会增加,容易增加食道炎、胃炎的发生风险。
3.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在手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患者可能会有上腹部、右下肋部疼痛不适,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胆道感染逆行向上扩散,诱发寒战高热、黄疸等不适。
三、不想没了胆囊,日常生活要避开4点
胆囊结石分类较多,如果胆固醇超标严重,就会形成胆固醇结石,胆色素成分较多,就会形成胆色素结石,还有碳酸钙、磷酸钙或棕榈钙为主要成分的少见结石。
如果不想患上胆囊结石,就得避开4个“促结石”习惯。
1.不吃早餐
当人体摄入食物后,身体会发送信号给胆囊,让其排空胆汁助消化,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就会导致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太长,胆汁长期储存在胆囊中,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诱发结石。
2.长期吃素
长期的素食会摄入过多的纤维素,妨碍胆汁酸重吸收,造成胆盐浓度下降,另一方面,长期吃素普遍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摄入不足,这两种维生素缺乏容易造成胆囊上皮细胞脱落,共同引起胆结石。
3.食物热量过高
摄入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胆道内的胆汁胆固醇过于饱和,时间长了也容易形成结石。
4.蔬果不洗就吃
细菌感染是造成胆色素结石的重要原因。蔬果表明会残留有很多细菌,没有彻底洗净或直接不洗就吃,会增加病从口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