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服贸会达成近千项成果
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突破1000万吨
我国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
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全部开启C919商业运营
我国成功发射天启星座29—32星
我国航天医学领域成果显著 为载人航天任务加强技术储备
规模超1.6万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活力强劲
我国创造世界水冷磁体技术新高峰
九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 中国位居金牌榜首位
据新华社9月16日报道,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9月15日晚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出色,在全部59个项目中,共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
2024年服贸会达成近千项成果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6日在京闭幕,本届服贸会会期共达成成交、投资等7类近千项成果,主要集中在建筑、金融、商业服务等领域;举办国际合作项目洽谈推介会等56场,其中海外对接会系列活动10场。
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突破1000万吨
昆明海关9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截至2024年9月16日,已累计监管验放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1000.2万吨,货值407.7亿元。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农产品以及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通过中老铁路“双向奔赴”,有力促进了沿线经贸往来。
我国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
据新华社9月19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日前在京举行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启动仪式。根据试点工作安排,9月19日起,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将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
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全部开启C919商业运营
9月19日下午,南航CZ3539航班从广州飞抵上海,这是交付南航的国产大飞机C919的商业首航。至此,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均已将C919投入商业运营,标志其规模化运营迈入新阶段。
我国成功发射天启星座29—32星
9月20日17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启星座29—3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27次飞行。
我国航天医学领域成果显著 为载人航天任务加强技术储备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从9月21日开幕的“第二届航天医学前沿论坛”上了解到,我国空间站已在航天医学领域取得初步成果,将助力载人登月和后续其他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
规模超1.6万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活力强劲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9月21日在海南海口开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数字化“赋能”、精品化“点睛”、国际范“十足”的新活力。
我国创造世界水冷磁体技术新高峰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产生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
九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据新华社9月22日报道,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公布《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航天医学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研究制约载人长期飞行的健康问题,为航天员太空长期健康生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主体承担载人航天健康保障任务的科研团队,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创建了中长期载人航天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体系,研制了覆盖全任务周期的综合对抗防护系统,实现了载人航天从短期飞行到长期健康驻留的突破。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让我们跟随年鉴的记载一起回顾航天医学在中国的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