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可口的茶饮虽然有百般功效,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浓茶,尤其是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水具有致癌隐患,让人们一时难以分辨。
事实上,茶水究竟是防癌还是致癌,也是近年众多研究密切关注的议题。想要弄清“隔夜茶”能否饮用,需要了解这些要点。
1.致癌说法的由来
民谣有言:“隔夜茶,毒如蛇”。根据化学分析测量,茶汤中的确含有一定分量的二级胺类物质,其经过一定时间转化后,会少量形成亚硝胺。而过量摄入亚硝胺,则会加重胃癌、食道癌、咽喉癌症的病发概率[1]。
广告
亚硝胺的形成量通常与时间呈现正相关,根据试验,放置24小时后的茶汤,其亚硝胺浓度将会达到初始浓度的2.01倍以上,而放置60小时后,则会来到3.5倍,接近0.2mg/L[2]。
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安全标准,亚硝胺在人体内达到100mg/(kg体重),并且经过长期、大量摄取,才有致癌风险,而即便是放置超过60小时的茶水,也需要每天饮用成千上万升,才能堪堪超标。因此,隔夜茶致癌的说法,可能站不住脚。
2.隔夜茶风味的变化
实际上,人们不爱饮用隔夜茶的主要原因,是茶水在长时间放置后,味道会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茶叶中维生素流失、纤维溶解,另一方面,容器本身品质问题也可能诱发霉菌滋生、灰尘掉落等问题。
根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茶水在放置过后,其风味改变的状况却不尽相同,这得益于茶叶中茶多酚、黄酮、茶氨酸的充分释放后,对茶水本身口感的影响。绿茶、乌龙这类未发酵、半发酵茶隔夜后,多酚和黄酮含量将会大幅上升[3],而红茶这种发酵茶,则会更充分释放氨酸类物质。正是这些物质的变化,使得茶品口感变化。
3.隔夜茶能不能喝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隔夜后的茶水中虽然含有更多的亚硝胺物质,但其浓度很难超过人体自身警戒线。同时,长时间放置的茶水会失去甘甜清冽的口感,转变为浓厚、涩口的茶汤,并产生更多的茶多酚、黄酮等抗氧化化合物。
广告
可以说,在保证容器洁净、封闭良好的前提下,隔夜茶不但能够饮用,可能还有更充裕的营养成分。
不过,隔夜茶的口感毕竟发生了较大改变,是否饮用还应自己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