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手术方式的微创化,比如腹腔镜,有研究表明椎管内麻醉并未在短小微创手术的ERAS中占有优势;麻醉技术的变革,比如超声引导椎旁神经/腹横肌平面/腹直肌鞘阻滞,这些技术在围术期镇痛作用逐渐凸显;新药的推出,比如国内偏向性μ受体激动剂——奥赛利定,外周κ受体激动剂——安瑞克芬,可以保持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这些方面的发展,让椎管内麻醉的应用逐渐下降,但在分娩镇痛这一领域,其依旧占据重要地位。椎管内麻醉技术不应该因为其他领域的发展而逐渐失传,我们依旧要掌握或培训新人或学生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当然操作技术可以通过在模拟人身上实施得以熟练,但“实战”毕竟要比“理论”更复杂。这条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们在实施椎管内麻醉时,会遇到让人“挠头”的一件事,即硬膜外导管接头在开包或者拿取等过程中污染,这种污染后的硬膜外导管接头消毒后再用是否合格存在一定争议,毕竟碘伏和酒精不是万能。那么,作者给大家分享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替代装置。
它就是硬膜外导管接头的“孪生兄弟”!其组成配件容易获取且价格低廉,主要配件是一次性使用无菌肝素帽及一次性使用无菌三通旋塞(简称“三通”),辅助配件是一次性使用无菌20ml注射器针头。
组装步骤如下:先将注射器针头穿过肝素帽;然后,将硬膜外导管远端从注射器前端置入约2 cm;拔出注射器针头,硬膜外管被肝素帽固定;随后,连接三通和注射器,这样一个性能稳定,效果极佳的硬膜外导管“接头”产生了!当然,如果有双母鲁尔直通接头,那这个替代装置的结构会更简单。
这样一种简单便宜的替代装置,它的价值可以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少患者花费,减少家庭经济支出。
二、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适合所有医院推广,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及教学医院。在硬膜外导管接头污染的时候,我们给出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的补救措施,会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DRG时代,减少额外穿刺包的花费,可以进一步降低医保超支的概率。
四、减少资源浪费,很多医院解决硬膜外导管转换头污染的方法是重新开一个新包,这不仅增加花费,而且新包里面的其他东西不能充分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对教学医院的实习医学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比如增强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自信心(学生会因操作的不熟练,增加导管接头掉落几率,因此会自责而丧失自信心),身体力行的教育学生们解决问题可以从细节入手等。
这一替代装置不失为节省医保,保护环境的“小善”之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亦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松北麻醉科 赵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