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蕴含丰富的矿物质,尤其是钙质与蛋白质,含量远超多数食物。
即便如此,关于饮用牛奶也有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甚至还有人坚决反对这一习惯。
“糖尿病最不能喝牛奶!小心血糖飙升!”
“牛奶能在超市放那么久,就是有防腐剂啊!喝多毒多。”
“牛奶被研究爆出致癌不是一两天了,别再喝了!”
......
一、糖友长期喝牛奶会造成胰岛素抵抗?
相信不少糖人都听过喝牛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说法,奔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将牛奶列入了饮食的“黑榜”,到底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
胰岛素(II)和血糖指数(GI)有点像,是根据餐后各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画出曲线,之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即吃某种食物后产生的取现,与喝葡萄糖水后产生的取现进行对比,计算出百分比。相较于GI值,II值更难测,不仅价格贵、取血量还多。
凡是含蛋白质的食物,都会刺激胰岛素反应。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中,牛奶的GI值低,但II值比谷物、水果更高,因为蛋白质会激发胰岛素反应、肠促胰岛素反应。
那糖尿病人群还可以喝牛奶吗?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是看患者的身体情况。如积极治疗且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在喝牛奶后血糖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身体可以适应喝牛奶,日常可适量饮用。但如果是本身有胰岛素抵抗,喝完牛奶后血糖明显上升、高居不下,则不建议喝。
二、喝牛奶易于得癌症?防腐剂又是怎么回事?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BMC Medicine》期刊发表报告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51万余名国人进行了1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更多的乳制品摄入与肝癌、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受试者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各类食物的食用频率,以及疾病史、生活方式、社会人口学特征等信息。所有受试者中,20.4%每周至少1次乳制品摄入、68.5%从不/很少食用乳制品,平均乳制品消耗量为37.9g、经常摄入的为80.8g。
10.8年的随访中,共有29277例新发癌症病例。调整了一些混杂因素后发现,乳制品摄入与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具体来看,经常摄入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率提高了9%、肝癌发病率提高了18%、女性乳腺癌风险提高了22%;每人每日多摄入50g乳制品,会让风险分别增加7%、12%、17%。
看到这一结论,不少人都对牛奶望而却步,那牛奶到底还能不能喝了?
当然能喝,上述的研究只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不能明确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且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到疾病的发生,不能单凭这个研究来完全否定牛奶的价值。
还有说法称,牛奶内有大量的防腐剂,经常摄入对健康不利,这个说法其实也不可信。
牛奶储存时间不同,主要是取决于灭菌方式和包装方式,牛奶主要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以及巴氏杀菌法,前者杀菌的牛奶一般可常温储存6个月以上;后者则保质期较短,一般在2~7天,且需要冷藏。
但确实存在一些牛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以下这2种奶,不仅没营养还会伤害孩子生长发育。
1、现挤鲜奶
现挤的鲜奶,很可能会感染布鲁氏杆菌,该细菌进入到体内会迅速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对身体的各个系统组织造成损害。
2、含“饮品/饮料”字眼的奶
在包装上有饮品、饮料等字样的乳制品,核心也是饮料,不过含有部分牛奶成分而已。经常饮用这种乳制品,不仅无法补钙、补蛋白,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三、老人应该喝纯牛奶还是奶粉比较好?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的饮食健康愈发引人关注。在选择饮品时,纯牛奶与奶粉成为了不少老年人的首选。然而,面对这两种看似相似的选择,老人们常常陷入困惑:到底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它们的营养价值又是否相差甚远呢?
牛奶的主要成分为生牛乳,打开后可以直接饮用,奶粉是鲜奶经过高温、浓缩、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制成,较为方便储存。
在新鲜感、活性物质上,新鲜牛奶内会保留更多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对增强免疫力有很大帮助,而奶粉在加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流失;奶粉也有一定的优势,因很多奶粉在加工过程中会额外添加维生素D、钙质等营养,尤其是一些针对中老年人的配方,会添加益生元、欧米伽-3脂肪酸等成分。
那老年人该如何选择呢?主要看2点。
1、消化能力
一些老年人在年龄增加后会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或是选择已经分解过乳糖的奶粉。
2、是否患有高血脂
牛奶内的脂肪含量在3.5~4.5%左右,可能会导致血脂上升,对于本身高血脂的人群不太适合。
牛奶作为营养价值丰富的饮品,适合绝大部分的人群饮用,但一些特殊人群在饮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