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哈佛医学院的尼克·诺尔维茨为了得到这一结论决定亲自挑战。
这项大胆的实验结果却令所有人震惊,不仅让他本人出乎意料,众多专家也倍感惊奇:
在大量摄入鸡蛋后,他的胆固醇水平竟然下降了近20%!
一、鸡蛋到底会不会升高胆固醇?
在大众认知中,高胆固醇的饮食摄入与血液内的胆固醇水平上升相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的上升。哈佛医学院的学生尼克·诺尔维茨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决定在自己身上做一个实验,每日吃24个鸡蛋,总计一个月摄入720个,摄入约133200mg胆固醇,日均摄入量是推荐量的5倍以上。
试验开始前,诺尔维茨的LDL水平为90mg/dl,实验开始一周后LDL水平竟下降了2%。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标下降的越来越明显,2周后竟下降了28%。
对此,诺尔维茨认为饮食内的胆固醇不会直接反映在血液胆固醇水平上。胆固醇进入体内后会与受体结合刺激Cholesin激素释放,Cholesin会与肝脏内的受体结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从而让体内胆固醇水平维持在平衡状态下。
事实上,体内的胆固醇水平代谢不仅受到饮食影响,还与基因、激素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等的调节有关,食物内的胆固醇影响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像诺尔维茨这样夸张地吃鸡蛋,保持正常摄入的频率不会影响胆固醇水平。饮食内对血脂水平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为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虽然鸡蛋的脂肪含量不低,但并不是饱和脂肪,且内里还有助于血脂条件的卵磷脂成分。
人体约有70%的胆固醇来自于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占比很小。只要是身体的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则会对胆固醇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无需担心。
二、鸡蛋跟癌症死亡风险相关?靠谱吗?
网上还有说法称,鸡蛋摄入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该说法来自于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52.1万名年龄50~71岁的美国志愿者进行了调查,平均16年的随访中有近13万人死亡。
通过分析发现,每日多摄入300mg的膳食胆固醇与过早死亡风险增加19%、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6%、癌症死亡风险增加24%相关。而一个鸡蛋内就约有186mg的胆固醇,每日额外摄入半个鸡蛋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相关。
那鸡蛋是不是不能吃了?
当然不是,这项研究是在美国本土民众身上进行的调查,他们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都与国内完全不同,所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能直接引申。
而且该研究强调的重点是总胆固醇摄入,这和吃不吃鸡蛋也没有直接关系。上文提到,身体健康的普通人对胆固醇可起到调节作用,对此不必过多担心。
但不得不提醒,有3种鸡蛋并不推荐大家吃,小心伤肝伤肾:
1、生鸡蛋
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内很可能会有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进入体内后会导致身体中毒,轻则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重则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2、虎皮蛋
虎皮蛋就是油炸过的鸡蛋,经过油炸的鸡蛋内里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进入体内后会长时间堆积,对血管健康极为不利,还可能诱发癌症。
3、水洗的鸡蛋
一些爱干净的人在鸡蛋买回家后会先洗洗再储存,但这个行为并不推荐。洗过的鸡蛋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扰发生变质,因为水洗会将鸡蛋的保护膜洗掉。
三、鸡蛋每日摄入上限是多少?亚洲人有天然优势?
《循环(Circulation)》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2.7万余名受试者进行了31年的随访,研究人员分析了外源性膳食胆固醇、内源性循环胆固醇,以此为基点全面、客观分析了胆固醇与长期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每日多摄入1个鸡蛋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但在该研究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地理区域的亚组分析与亚洲队列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没有关联。
而且,在50万国人的研究中显示,适量摄入鸡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前提是适量摄入。普通人每日保持1个鸡蛋的摄入即可,但对于这几类特殊人群来说,日常要适量减少鸡蛋摄入。
• 高血脂患者:建议每日吃半个蛋黄,若吃了动物肝脏、奶油、肉类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则当天不要再吃蛋黄。
• 鸡蛋过敏人群:可尝试吃蛋黄,如若也过敏的话则不要再吃鸡蛋。
• 胆囊炎患者:要避开急性发作期,单纯胆囊炎患者可采用蒸煮等清淡的烹饪方式吃鸡蛋。
鸡蛋对于国人而言是很好的营养来源,切不可听信一些不实的传言而盲目拒绝吃鸡蛋,这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