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评论之下,有不少感同身受的回复:
@匿名:本人做过一次两小时的全麻手术,非常确定的告诉你,有伤害...我现在记忆力衰退的厉害,最显著的表现是刚想说的话,到嘴边就忘了要说什么,刚想做的事转头就忘记了!
@天与海的尽头:今年30+,一共做过四次全麻,现在记忆力已经相当差了。以前脑子转很快,背书什么的,记忆力也很好,我觉得就是麻醉的影响,我感觉我已经是老年痴呆了。
@粥宝儿:我最近两年做了三次全麻手术,麻醉时间均超过三小时。记忆力明显下降,工作老是忘记一些细节类的小事,现在已经准备了一个小本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以免误事。
所以,麻醉真的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吗?今天一次性跟大家说清楚!
一、全麻是一次 “鬼门关”?麻醉时身体经历了什么?
全麻是指麻醉药经肌肉或静脉注射、呼吸道进入到体内,让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被抑制,表现为全身痛觉、神志、骨骼肌反射以及反射抑制均消失,且醒来不记得中途发生了什么。在全身麻醉时,身体会经历三个阶段:
诱导期:根据手术的时长以及患者的身体情况,医生会给予患者适合的注射麻醉方式,包括静脉注射、氧气面罩吸入等,在过程中患者会逐渐产生困意、呼吸频率减慢,直到大脑完全没有意识。
维持期:诱导期给予的麻醉剂量一般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不断用注射泵注射麻醉剂补充麻药,以免让患者术中苏醒。
恢复期:手术接近尾声时,医生会逐渐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让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清醒,血压和心率也会逐渐恢复,患者会慢慢苏醒自主呼吸。
有些人很疑惑,在全麻术中人是完全没有呼吸的,那不就是死了吗?这样不就说明做手术的人是死过一次的?
这么说其实也对,过程中患者是无法自主呼吸的,需要麻醉师快速给患者建立一条“输氧通道”,依靠设备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等到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可自主呼吸满足身体供氧需求时,麻醉医生会帮助拔除输氧通道。
二、麻醉医生只是负责“打一针”吗?
不少人觉得麻醉师是个很清闲的工作,打完一针就“万事大吉”了,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麻醉医生的工作在麻醉后才刚刚开始。医生需要在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若变化很大则要及时处理,保证身体处于安全的状态下。
而且在过程中需要根据进程调整麻醉的深度,一旦术中发生大出血、心脏骤停等意外,麻醉医生是第一个冲上前抢救的。
麻醉医生是手术中很重要的角色,临床上一直有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的说法!
麻醉医生不仅仅在术中有作用,术前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情况靠量术中的用药量,术后要处理疼痛、谵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他的工作覆盖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
另外,麻醉医生其实是个“全能选手”,他除了需要精通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外,还需要掌握内外科、妇产科、儿科学等临床医疗知识。
三、这4个麻醉真相,每个人都该知道
麻醉是整个手术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无麻醉、不手术。可很多人对麻醉十分抗拒,担心麻醉后身体会有副作用,然而麻醉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麻醉的常见谣言。
1、全身麻醉醒来后人会变傻
这个说法并不可信,现在使用的麻醉药都是安全又短效的,很快可以被身体代谢完毕。即便是对大脑造成了一些副作用,也很快可以恢复,不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也不会留下后遗症。
2、孕妇产后腰痛跟打无痛有关
一些产妇在产后出现了腰痛症状,很多人将此“甩锅”给麻醉,但产后腰痛的诱发原因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产妇体内孕激素变化、核心力量不足以及负重应力改变相关,无论是否打麻药产后都会出现腰痛。
3、酒量大的人不容易被麻倒
不可否认,酒量大的人的确会影响麻醉的使用剂量。因长期大量饮酒的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可能会增强,会导致药物代谢时间缩短,需要使用的麻醉剂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4、全身麻醉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权威医学期刊《麻醉学》上的研究指出,患儿认知能力下降与麻醉、手术的相关性不大,而是与疾病所致的术前认知功能偏低相关。
简单来说,患儿智力下降的元凶并不是麻醉,而是疾病。但年龄<3岁的小孩脑部发育不成熟,一般不建议进行时长>3小时的手术,以免影响大脑。
麻醉是进行手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此无需过分抗拒,要遵医嘱进行,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