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预见2025,消费企业出海会更“卷”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18
核心提示:近些年,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从20年前不到5%,到2023年已超过10%,中国
 近些年,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从20年前不到5%,到2023年已超过10%,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不断提升。

2024年以来,逾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海外投资公告,主要是通过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增资、股权并购等方式。其中,上市公司扎堆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投资新建生产基地,墨西哥等国家也不少见。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此起彼伏、全球性挑战复杂交织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不断想方设法在演进的全球产业链上寻找新的位置,“不出海,就出局”成为共识。

对于消费品牌而言,在国内“内卷”激烈的情况下,出海是否是主动应变之举?从原本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到现在的品牌输出、模式输出,消费企业出海需要关注哪些要点?

2024年12月7日,在蓝鲨消费主办的“2024消费产业独角兽峰会”上,普华资本副总裁孙家亮、Vesta创始人谷振宇、彬复资本投资副总裁周颖、麻六记销售与出海负责人杜啸围绕着《新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以下为内容实录,有删减:

孙家亮:我是来自普华资本的孙家亮。消费是我们机构过去以来投资的主力方向之一。至于出海,我们从2019年开始系统性的布局了出海赛道,时至今日也投资了十几家的出海企业,其中4家的体量已经过了百亿,今年(2024年)也收获了第一家出海赛道的上市公司。

谷振宇:我是Vesta的谷振宇,我们在中国消费品出海里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做的是中高端家居产品,主要针对美国中高端市场,定价是国内的3-5倍,是中国的创始团队、卖家比较少涉及到的价格区间。我们从2021年正式开始运营,用了三年左右,从0做到5000万美金的规模。相对来说,没有像国内坐火箭式的增长,但我们觉得这是比较稳健的增长方式——每年保持30%-40%的增长,这

杜啸:我叫杜啸,来自麻六记,主要负责销售。我们是在2020年12月10号创建这个品牌,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两位大IP:张兰女士、汪小菲先生,因为他们都不在北京,我代表他们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是做快消出身的,1996年我在乐事薯片,1999年去了可口可乐中国,后面又跟汪小菲先生做饮料、食品,现在我们又回归本源做真正的餐饮零售品牌。

周颖:我是彬复资本的周颖,主要关注出海、消费以及供应链的投资方向。彬复资本成立于2015年底,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是50亿元,消费和出海也是我们非常重点关注的方向。出海领域,我们投资了跨境汽配的扬腾创新;国内消费领域,投资了一些大家比较熟知的品牌,比如皇家小虎、官栈、白家阿宽等。我们今年还跟上市公司解百股份一起成立了专门投消费的产业基金,持续在消费领域增加投资。

不出海,就出局?

孙家亮:今年我们能看到非常多消费企业开始了出海征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轮消费出海有什么样的特征?

谷振宇:Vesta是2020年-2021年开始做的,当时出海已经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了。去年下半年,我们发现出海的话题好像又多了、又火了。我听到最多的是国内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甚至规模已经非常成熟的品牌正在出海。最近一年,我最大的感触是“不出海,就出局”,大家开始把出海作为国内卷不下去的一个选择题。

关于出海,有一正一反两个理解。第一个理解,这么做确实是对的。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中国最基础和最高精尖的供应链都存在“内卷”,导致产能溢出,因此需要挖掘更多的需求解决这部分供应,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不少消费企业的选择可能也是基于焦虑,在国内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尝试出海,说不定能大力出奇迹

这两种逻辑都会导致更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把视野放向海外。当然,也有一些在基础设施或者从业人员上的变化(导致出海加速),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到管理层,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去做全球化或者出海;比如中国的物流、电商平台的发展,能让货物更顺畅地运到海外或卖到海外。

杜啸: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很多经销商比较有信心地跟我们谈出海的事情,当时我们在犹豫,因为食品出海还不太一样,我们国家的食品添加剂和国外很不一样,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到底出不出海?产品敢不敢往外卖?我们决定还是要做一个尝试。正如刚才主持人说的,现在有这么一个势头在鼓动着我们这样的企业往外突围,这时候如果不抓住机会就显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我们跟日本、美国、欧洲的各国海关都打过交道,食品运过去被打回来做,反而刺激了我们生产水平的提高。

周颖:近两年大家会经常聊到内需不足,包括“内卷”这样一些关键词,我们在国内消费和出海都有一些投资布局,可能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出海的动力。

过去几年,原来专注于国内市场的一些消费品出于价格、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开始往海外走。换一个角度来看,内卷也不完全是坏事,它代表了我国的产品、成本或者供应链效率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这样的优势外溢能通过全球市场更加放大。

在企业出海的过程,我们关注到一方面是本土化:出海的早期阶段,是偏贸易形式的产品出海。近两年,带动越来越多的产业链或者产业带出海。从公司层面来看,应链、营销、渠道、本土团队,都陆陆续续搭建起来。

另外,出海的链条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原来传统的出海贸易链条,国内的贸易商与海外的贸易商,起到了桥梁或者买手作用。如今的一些出海品牌,他们在海外电商渠道先做出成绩的情况下,被沃尔玛、Costco等大渠道主动引进,从而绕过传统的贸易链条,实现多元化、本土化渠道布局。

谷振宇:我补充一点,2020年之前,大家说出海或者跨境的时候,更多想的是怎么卷价格,怎么去做性价比高的东西,怎么去做大卖。随着创业人群年龄的变化,他们不再愿意只做一些加价2-3倍的品牌,而做更高定价的中高端品牌。品类上,之前的消费品出海更擅长把产品功能性做好。最近几年,中国消费品创业者开始增添情绪价值,加价的服务,把品牌做出更高的溢价。

中国的“卷”会卷向海外吗?

孙家亮:今年大家纷纷蜂拥出海,蓝海市场还会存在吗?国内的内卷会不会迅速地复制到海外?

谷振宇:我觉得跨境早就不是蓝海了。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自2019年以后海外就不存在所谓大的流量红利,Facebook的点击,谷歌的搜索,都回归到常态化水平,ROI通常是1:3或者1:4,准入门槛比较低,很难做出高利润。

很多国内消费品牌创始人跟我说,觉得在国内卷的不行了,能不能去海外卷?我会告诉他,虽然海外(市场)流量成本占比低,退货率低,但海外(市场)的链条非常长,这是很多国内消费品企业想象不到的。我们做的是中型家居,除了大型沙发、家具不做,其他的床品、地毯、浴室用品我们都做,这一品类最难解决的是物流。在国内,只需把货找到,讲一个品牌故事,或者做好前端的投放,抓好了一些红利,品牌可能就能做到几亿元的规模。但在海外,所有的基础设施都要自己搭建,仓储物流是自己做的,因为海外没有顺丰和第三方仓库,虽然也可以用UPS等第三方机构,但在服务、时效、成本上做不到极致。此外,海外的利润率也没有那么高。这对于国内的消费品牌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门槛。

海外没有天猫、抖音这种比较完备的电商平台,整个前端需要自己开发,做自己的站点、APP,当然也可以直接套模版,但套模版意味着拿到的是标准化、平均化的流程,很难做到更高的客单价,更高的利润率。如果想要做好,需要自己开发整个前端,其工程量相当于在国内自己做一个新的电商(平台)。以Vesta为例,我们的客单价四五百美金,每个产品大概一两百美金,怎么做到一个订单有2个200-300美金的产品?能够让用户一次买很多东西?这需要做一些AI的动销、功能展示,让用户能够组合很多产品。但在国内,天猫等平台已经帮你做好了。

周颖:从投资的角度,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们找一些出海投资标的的逻辑和标准。

第一,尽量找一些有专业门槛的品类(做出海)。产品、研发,或者供应链的有一定的复杂程度,进入门槛比较高。

第二,品类在海外有比较大的市场,本土公司已有一定的规模。当中国公司进入这个赛道时,产/p>

比如工具这个品类,当能源结构替换到锂电后,中国(锂电)全球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变得非常突出,诞生了几家上市公司,例如泉峰、巨星、格力博。再比如我们投资的汽配品类,美国市场有20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形成了4家营收规模均在百亿美金以上的上市公司。当这个品类出现线上化机会的时候,中国公司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条的优化,以及成本模型的优化切入这个赛道。所以,出海的竞争不完全是中国公司之间的相互内卷,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趋势性、品类结构性的机会,即便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大家也能够共同携手提高相应的市场份额。

孙家亮:麻六记作为食品行业的新兴代表,您觉得这个赛道的出海竞争是否激烈?

杜啸:我个人认为内卷不是坏事,内卷一定是好事。一个社会发展如果不卷起来,就不会进步。海外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我觉得没必要特别关注。中国企业出海以后,是跟全球的企业竞争,需要具备相应的竞争力才能出海。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海外的餐饮同行们会来到中国与麻六记商谈合作?因为我们的前身是俏江南,具有餐饮的基因。餐饮零售化以后,用零售化的产品带动餐饮的品牌效应。海外的餐饮同行,首先关注品牌,当然产品也要做好。我们公司内部宣传的是两品一维——品质、品味、维护。如果选择出海,品牌、产品都需要准备好,还要具备足够的资本在当地打广告,甚至广告的形式是互联网还是社媒?这些都需要想好。麻六记目前还在准备。

新出海,新挑战

孙家亮:从投资和企业的实践来看,这轮消费企业出海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谷振宇:我们是中高端品牌,品牌溢价是需要服务撑起来的,需要有足够好的基础设施,比如物流服务。此外,前两年我们不太了解中高端品牌的核心价值,投了很多纯产品功能和产品价值相关的广告。后来当我们有了几十万欧美中产阶级用户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看重的是服务、信誉。所以,今年我们的Slogan就换了——“30天洗了还能退”,只要在Vesta买的东西,只要用不惯、不喜欢,可以随时扔掉或退给我们,我们退还全部货款。这是我们在服务上一个很大的提升。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做得更加极致,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有大量的人愿意在Vesta复购。

杜啸: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就是人。我刚才听了炒菜机器人(企业联合创始人的演讲),回去马上跟董事长和几个股东商量,(这)可能会减很多人工费用,因为那边(出海)的大厨收入比国内高3倍。

第二是法律。如果是做食品,就要把法律弄好。食品人命关天,万一出一点事,公司损失巨大。

周颖:前段时间,大家都关注美国大选的结果。我觉得它是个标志性事件,所有的出海企业,大家都不再抱有侥幸心理,全球贸易环境会更加严苛,不管是关税还是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都是出海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对相当一部分出海企业来说,如果单纯从市场经济的逻辑来看,从国内市场采购卖到美国等全球市场,无论整个链条的效率,还是投入产出比都是最高的。但由于关税以及采购限制等,它们不得不向转向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的模式。我们看到,国内上游供应链由于关税等压力,陆续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管理难度的提升,这可能是出海企业越来越明显的挑战。从中国供应链到“中国+N”,从欧美市场到“欧美+N”,涉及到多个国家、地区和多个渠道,企业管理难度与以往相比大幅提升。

孙家亮:请各位嘉宾用一两句话预测2025年消费企业出海有什么样的新态势?

谷振宇:我觉得肯定(出海)会越来越卷,因为国内的“内卷”导致的外溢,欧美消费者手里的钱(也)少了。但企业出海,是中国从上到下,品牌、供应链、制造商都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从过往历史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企业,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企业,都是这样走向全球的。

杜啸:我们不怕卷,我们喜欢卷,但需要去找准消费人群的味蕾。我觉得卷是个中性词,不是非常负面的词汇,“卷”才能让你成长,“卷”才能让企业改进,“卷才能让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胜出。

周颖:过去国内消费企业出海关注的更多是从国内到海外寻找市场机会、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品牌开始尝试从海外反向影响国内。当国内品牌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受到关注和认可之后,反而成为在国内市场有力的品牌背书。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