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21评论丨从财务造假到阻碍执法,紫天科技上演“自毁”大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9  浏览次数:51
核心提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近日,中国证监会对紫天科技(300280.SZ)立案调查的初步结果出炉: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共计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紫天科技(300280.SZ)立案调查的初步结果出炉: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共计处罚金额42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从财务造假到阻碍执法,从高管集体失联到拒不配合调查,紫天科技的案例堪称一部“自毁”大戏。

紫天科技的前身是南通锻压,2011年登陆创业板。上市之初,公司主营业务为锻压设备制造,但业绩持续下滑。2015年,公司开启资本运作之路,通过并购转型广告传媒业务。2018年,公司更名为紫天科技,主营业务彻底转向互联网广告。

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紫天科技也曾取得不错的阶段性成绩。然而,2023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却令人大跌眼镜,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12.1亿元,且暴露出一系列财务和合规问题,由此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和一系列调查。

2024年5月6日,深交所向紫天科技发去年报问询函,重点关注公司2023年度报告中各季度主要财务指标与中期报告的重大差异、互联网广告业务与云服务的业务模式及真实性、存货余额大幅增长、往来款余额高企等关键问题。

对此,公司管理层选择逃避,多次拖延回复问询函时间。

2024年5月28日,深交所再次向其发出《关注函》,督促紫天科技及董事长兼董秘宋庆配合监管,如实回复问询函。在此期间,福建证监局依法对紫天科技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面对监管部门的问询和调查,紫天科技高管的反应令人震惊。董事长兼董秘宋庆以个人身体不适、不负责具体回函工作等理由,拒绝进行实质性沟通。更为严重的是,在福建证监局开展现场检查工作时,公司原董事长姚小欣、董事长兼董秘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李想等核心高管无正当理由,集体拒绝配合检查。这种行为在A股市场极为罕见,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对监管的极端抵触态度。

高管团队的集体失联和拒不配合,不仅阻碍了监管部门的正常调查工作,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是试图掩盖更大的问题,还是对监管体系的蔑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公司治理的彻底失控。

于是,2024年10月25日,紫天科技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和涉嫌拒绝、阻碍执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5年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对紫天科技开出420万元罚单,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紫天科技此次受罚,为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从过往的经营轨迹来看,公司在信息披露、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存在严重漏洞,甚至涉嫌故意违规操作。这种短视行为,虽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些许利益,但从长远看,无疑是自掘坟墓。一方面,处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让公司财务状况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公司的信誉一落千丈。在资本市场,信誉是上市公司的生命线,失去投资者信任,企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紫天科技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大幅下跌,便是市场对其最直接的回应。​

此次事件对其他上市公司而言,亦是一个极为深刻的警示。在追求业绩增长、拓展业务版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合规经营这条底线。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举一动都关乎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合规经营,不仅仅是满足监管要求,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些企图通过违规操作谋取不当利益的公司,终会如紫天科技一样,自食恶果。​

从监管层面看,此次对紫天科技的处罚,彰显了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任何心存侥幸的上市公司都将无所遁形。这也为其他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在合规经营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严守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规范财务管理,才能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紫天科技的案例为整个资本市场上了一堂生动的合规课。上市公司应从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将合规经营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投资者信任,实现企业的长期繁荣。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