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童宜欣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肠脑轴和肠皮轴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治疗的疾病谱逐渐扩大,不仅被用于治疗便秘、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还被探索用于治疗皮肤病以及失眠、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
“我们考虑到患者孙洁已经42岁了,且平时工作压力大,有焦虑情绪,认为她长痘的原因可能是肠道菌群紊乱或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出现了问题。”童宜欣介绍,肠道菌群是人体“第二基因组”,参与免疫调节和新陈代谢。一旦失衡,会释放促炎因子,引发全身低度炎症,在皮肤方面表现为痤疮、湿疹等。
“团队为孙洁定制了个性化移植方案,首先对孙洁的大便样本进行细菌谱检测,得出其高危、中危、低危致病菌和有益菌的成分跟含量,根据这一结果选择相应菌群的移植。孙洁于2024年12月24日开始连续注射5天菌液。注射结束后,孙洁按照医嘱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没有接受其他的任何干预或治疗。三个多月以来,孙洁的痘痘一直没有复发。”童宜欣说。
童宜欣介绍,除孙洁外,团队还为另外两位患者进行了针对皮肤的肠道菌群移植,目前仍在随访阶段。“尽管目前这三位患者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用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干预痤疮、丘疹等皮肤病仍属于探索性治疗。未来,肠道菌群移植有望作为抗生素、激素等传统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或与这些传统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用于痤疮、丘疹等皮肤病的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