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自己始终都在成为牛市的一部分。
在创业板大幅低开的影响下,是日早盘阴云密布,但随着金融股的启动整个市场迅疾扭转颓势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截至收盘,沪指报4813.80点,涨幅3.35%;深成指报16351.06点,涨幅1.90%;创业板报3467.92点,跌幅1.39%。各方投资者的热情可谓爆棚,全天沪市成交10792.96亿元,深市成交9537.33亿元,两市共成交20330.29亿元,再度创造了人类历史。
天量天价又如何?该涨它还是会涨。显而易见,“不差钱”是市场的主基调,也是催生指数大涨的动力源。
刚刚过去的周末便有报道指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透露: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已达1.1万亿元,目前正在推动资管产品流通平台的建设。去年底保险机构可运用资金投入股市的不到10%,这个比例截至上周五仍在15%以下。换言之,险资被激活之后进一步入市的可能性已然很大。与此同时,另一种“险资”也在快速的向资本市场靠拢。据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已经形成,将在今年下半年按程序上报。有业内人士预计,投资方案可能借鉴企业年金投资比例,就此推算,理论上将有超过1万亿元养老金可以入市。
而无风险利率的显著下行和股市赚钱效应的叠加之下,普通人银行卡里的钱早已坐不住,基金业正迎来一波急速膨胀的狂潮。譬如当日发售的易某达的某只基金,申购期原计划截至29日,可乐于“秒杀”的基民实在太汹涌,这只规模远在50亿以上的产品已在25日下午3点前关上了申购大门。基金“日光”现象的再次出现,意味着大量普通投资者正在争先恐后的间接投身股市。但对比2006-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眼下还远未到新发基金“下饺子”的时候,亦未出现大量老牌基金拆分、复制、大比例分红的现象。这也意味着——作为市场重要驱动力的基金,依旧存在巨大的入场空间,未来依旧可以对行情看高一线。
当然,市场扩容的脚步迈得也很坚决,新股“每月两发”既成事实,类似中国核电这样动辄百亿之巨的大型IPO亦将接踵而来。毫无疑问,新股的加速发行和规模扩大,乃至注册制的逐步推进,都会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上考验市场的承接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交量的放大,可能形成的波动幅度也会相应扩大。最近有报道指上海股民今年人均赚钱15万,北京股民也赚了5、6万——这是乐事,也是忧事;乐在牛市红利终能普惠众生,忧在浮盈变浮云的风险正在积聚。对于绝大多数只懂得单边做多的散户来说,要去理解机构主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对冲伎俩太复杂,而当调整发生之时,踩踏出逃的最终受害者,往往又是刚刚才赚了点小钱的散户。
好在我们仍身处牛市之中,在一波又一波上涨的浪潮里,与其杞人忧天,不如静心享受。所谓人在、钱在、筹码在,牛市便必然在。我们所要坚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始终都在成为牛市的一部分。(慕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