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从0到1:要“垄断”不要竞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30  浏览次数:558
核心提示:当这位心怀人类的美国冒险家和实干家乘坐私人飞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正处于搏杀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和投资人坐在一起,匆匆对
 当这位“心怀人类”的美国冒险家和实干家乘坐私人飞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正处于搏杀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和投资人坐在一起,匆匆对谈,或许彼此都会感到某种不适。

原文刊于《时间线》杂志,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每隔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界就会集体对一本书产生某种“膜拜”之情,最新进入书单的是《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当作者彼得·蒂尔再一次踏入中国这片被创业氛围笼罩的土地,其身上的光环依旧耀眼: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个天使投资人;硅谷“PayPal黑帮”总舵主……简而言之,一个有着一千个理由去宣讲“成功学”的精英。

好在他没这么做。用扎克伯格的话说:这本书名义上是在讲创业,实际讲的是关于如何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哲学。你可以想象,当这位“心怀人类”的美国冒险家和实干家乘坐私人飞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正处于搏杀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和投资人坐在一起,匆匆对谈,或许彼此都会感到某种不适。

从0到1

事实上,彼得·蒂尔的核心观点并不难理解,也谈不上多么“干货”。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步有两种方式:1,水平进步,横向发展,照搬已有经验,从1到N,其最大红利是全球化;2,垂直进步,纵向发展,探索未知领域,从0到1,让新事物破茧而出,创业团队更应醉心于第二种进步。

他自己即是“从0到1”的前辈。在蒂尔眼里,如今IT产业的迅猛发展,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人类其他领域进步的苍白。他曾批评硅谷的投资者为了谋求眼前利润,只敢投资轻量资本的创业,导致几十年来人类在比特层面进步很大,但在原子层面进步很小。譬如在具有非凡意义的1969年,互联网诞生,人类登月成功,当时人们雄心勃勃,觉得廉价的能源,甚至月球度假这些“从0到1”的未来并不遥远,但遗憾的是,期望大多落空,唯一获得大幅度改善的只是计算机和通信的发展。“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结果却只得到140 个字”成为彼得·蒂尔的经典名言。而他个人的投资领域则涵盖了探索宇宙的火箭,纳米技术,机器人研制以及治疗癌症和抗衰老研究——换句话说,他的确有资格“轻视”那些“从1到N”的投资者。

相比“从0到1”,蒂尔另一个观点则多少有些违背“常识”。他认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就是两个字:垄断。而创业公司实现垄断必须从垂直市场开始,要关注的并不是未来市场的规模有多大,而是在当前垂直领域里占据多少市场份额。

那么遇见与你同步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怎么办?蒂尔给出了一个人们熟悉的答案:打不过“敌人”就和他联手。他讲了个小故事:1999年,当蒂尔发布PayPal时,之后“PayPal黑帮”最知名的小伙伴埃隆·马斯克创办的X.com公司成为他最大竞争者,两家公司相隔4个街区,产品却极为相似,因此陷入全面战争,PayPal许多员工每周甚至工作长达100小时。“毫无疑问,结果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客观的生产效率,而是打败X.com。”第二年,如你所知,战争未决胜负,经济泡沫带来的恐惧就远远超过两个人对彼此的恐惧。2000年3月初,在一个距两家公司相同距离的咖啡馆,蒂尔和马斯克见了一面,一个股权比例为50:50的合并公司诞生了。“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安全熬过网络泡沫,并建立一个成功的事业。”

事实上,提及垄断,无论国内外,不少人都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仿佛垄断者的下一个动作必将是抬高价格,于是出现了“反垄断法就是市场经济宪法”的言论。

可以肯定,蒂尔显然不这么看,而历史似乎也站在了他这一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很难找到企业垄断之后价格上涨并成功的例证,因为至少在理论上,在一个基于自由市场经济(而非由政府主导)的竞争环境中,由于对潜在竞争者的恐惧,智商正常的垄断企业不会选择抬高价格,相反,为了尽可能提高行业门槛,甚至会在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想着如何降低产品价格。所以接近正确的说法是:反垄断诉讼不能以谁垄断为标准判定,而应该以是否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来判定。

但在现实中,多年来无论国内外,由垄断带来的“扯皮”不时充斥耳边(譬如经常与‘垄断’投诉打交道的谷歌),一位评论者就颇为直接地写道:“且不较真被告人是不是真的‘垄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而不得不求助于政府的‘仲裁判决’了……指控竞争对手‘垄断’,更像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下的一场公关秀。”

 为什么竞争

这种泥潭也正是彼得·蒂尔“看不上”竞争的原因。在他看来,当成功学教那些平庸公司怎样与其他平庸公司竞争时,伟大公司学会的是怎样不与其他公司竞争。“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且还要挣扎求生。”但事实上,战争比喻已经深入日常商业用语,比如这个;“欧盟借助猎头(headhunters)组建的销售队伍(force),使我们能够虏获(captive)市场,大赚一笔(make a killing)。”

为什么人们相信竞争才是健康状态呢?蒂尔有些“天真”地问道。他给出的回答是: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法律(他认为我们教育体系也会促使我们竞争)。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之中。

人以群分,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及他的小伙伴:埃隆·马斯克——以及他所推崇的所谓“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思维方式。这位同样心怀人类的颠覆者不止一次谈到“第一原理”对其影响:“我们运用‘第一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在生活中总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我们就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原理’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要消耗大量的脑力。”

嗯,几乎可以肯定,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蒂尔认为,“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之后垄断企业会不断创新,因为利润给了它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它们有能力投资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

当然,这样的观点谈不上无懈可击,毕竟垄断与创新之间似乎并没有百分百的因果联系。不过,倘若回到扎克伯格的“如何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哲学角度,彼得·蒂尔这种“世界本应如此”的商业态度,或许也该称得上是一抹亮色。(刊于《时间线》杂志5月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