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10亿人,终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回顾下一周前的百度新闻TheBIGTalk·奇点大学中国区选拔赛总决赛,很多东西还是很值得思考的。比如比赛的结果。
最后夺魁获得去奇点大学深造机会的,是星谷实验室的电机项目。对这个专业领域来说,外行似乎没有太多话语权。但感觉的出,如果从常规的评判标准来看,比如项目、未来,星谷的电机最终前景并不算十分清晰。相比之下,盈利路径更明确的项目并不少。但为什么最终是星谷胜出?
还不只是这样。最终在投票后位列三甲的项目,都具备同一个特点。他们都不是纯互联网项目,而是和基础科学相关的产业的。除电机外,还有生物技术和呼吸治疗设备。
看上去这三个都不是目前国内创业的主流。
如果你经常泡在中关村的咖啡馆,就会知道北京的互联网氛围有多浓厚。基本到了你在咖啡馆几乎无法放空休息的地步,因为左右邻桌都在讨论某家大公司,或者某个细分领域的创业。其中至少百分之八九十的几率,你听到的是互联网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创业有“比特创业”之称的原因。换个说法是,国外的创业更多是科技的创新,国内的创业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即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或者干脆的说四个字,互联网+。
比如O2O。如果总结下现在最热的创业模式,上门服务一定是可以归入其中的。不管是美业、保洁、按摩,都有越来越多的巨头和创业者在涌入。回归到理论上,O2O毫无疑问是属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变现时间上来看,互联网创业似乎是比较快的,我想这也可以解释机智的国人为什么集中于这个方向的创业。但如果按照PayPal创始人彼特•蒂尔在他的《从0到1》中的观点来看,比特创业仍然属于从1到N的范围。
简单的以上门服务为例,本质上也是把原本需要到店的服务和需求,转移到了用户的家里。从整个市场需求来看,仍是零和游戏。并没有产生新的需求,也没有创造新的行业。美甲师还是那些美甲师,消费者也还是那些消费者。
同样的,在总决赛的现场,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项目。比如做英语作文批改的批改网。这个项目属于在线教育的一个细分领域,从目前国内的升学制度来看,应该是有发展空间的。诸位只需要回想一下当年一沓又一沓的模拟试卷,就能想象这个产品的用武之地了。
根据创始人张跃在台上披露的数据,与人工批改结果对比,一致率为92.03%,超过美国ETS的E-Rater公布的92%基本一致率。也就是说,机器批改的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准确率基本有保证。这样看来,如果经营得当,盈利并不是问题。
但最终为什么败给了电机呢?这类中国特色的项目,不管钱途多光明,显然不是奇点大学所希望的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创新。甚至往更广泛去说,脱离基础科学的纯互联网项目,似乎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星谷实验室、雅果科技、福际生物才能脱颖进入三甲。很明显,现场评委和观众都在内心认可了这个标准。
影响10亿人,终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