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化器不再在雾霾天“一抢而空”
在苏宁、国美等卖场,北青报记者看到销售的很多空气净化器产品都标称对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功能,其中部分产品宣称其净化效果高达99%以上。不过业内专家介绍,衡量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能力,仅仅了解去除率是不够的,还需要和适用面积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综合判定一款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的好坏。
“一些消费者对于净化器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由原来的笃信变成了将信将疑,所以之前那种一到严重雾霾天就一抢而空的景象也很少见了。”北京地区某家电卖场的小家电销售人员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价格不透明甚至一些产品夸大净化效果等现象已经使自身的信誉度大打折扣。
“雾霾经济”国家标准落后于市场
据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净化器乱象的根源其实在于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空气净化器的质量检测标准,各厂家为了推广自家产品只能想方设法找到一些机构进行“认证”,或者自己想出各种方式证明净化效果,这其中就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夸大误导甚至虚假的成分。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昨天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空气净化器确实出现了国家标准落后于市场的尴尬。他介绍,目前净化器行业并没有统一的强制性质量检测标准,也就是说现在根本就没有评判和比较净化效果的统一标准。加上多数消费者之前并没有购买经验,这就更造成市场的混乱。他认为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行业发展也相当不利。
其实像这样因为国家标准缺位而造成市场存在乱象的状况并不仅仅存在于空气净化器,如之前曾颇为流行的防PM2.5口罩也存在这个问题。究竟达到什么标准的口罩能阻止PM2.5,如何去对这些口罩进行检测,目前都存在制度上的空白。
监管机构要减少消费者被误导可能
“即便一些宣称能有效阻隔PM2.5的口罩,其实也是厂家自己或者委托机构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严格意义上说这只能算是宣传的手段,而不具备真正的效力。”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一个标准的出台要经过很严格的程序,如何确立标准和如何检测是否达到标准都需要缜密的论证和测试,其中一些周期性的程序是无法人为省略的,因此人们经常会遇到标准滞后于市场的尴尬。他举例称,平板电视就是在市场上卖了近十年后才相继出台各类配套国家标准的。
“制定一个国家标准至少要两三年时间,但我们不可能要求厂家和商家等到国标出台再卖空气净化器,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以存在问题也在所难免。”他还指出,现在的很多高科技产品技术原理各异,很多还是企业的专利甚至机密,即便出台了标准其实也无法保证能对每种产品的技术都很有针对性地进行功效验证。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地要求厂家或商家做到与消费者的信息对称,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减少被误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