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源俊二
昨天(8月20日)晚间,看到一则新闻:陆金所19.538亿鲸吞平安普惠。但是平安普惠的P2P信贷业务才刚刚从陆金所拆分出去没几个月啊,平安普惠也刚刚成立不足一个月。
本篇文章,将针对这宗合并案,提出自笔者的解读。
最近平安互金的一些动向
想要了解最马明哲怎么想的,先来梳理一下近一个月平安都有哪些动态:
√7月19号,平安付和万里通展开合并
√7月23号,平安普惠宣告成立,整合信保、P2P小额信贷、直通贷款
√8月13号,陆金所与前海征信豪言打造出“人民公社”
√8月20号,陆金所控股鲸吞平安普惠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平安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层面,做了如此密集的大规模调整。目前来看,有两种可能:
一)、陆金所自身也在小步试错,寻找最优策略,试图将陆金所市值最大化;
二)、这场调整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战略变动,并实现市值最大化;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目前的陆金所集结了平安集团基本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试图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成就一番伟业。这场硬仗,不可能是无准备之战。
死磕蚂蚁金服,两马才是真爱
目前互联网金融集团,全球来看,最值钱的就是蚂蚁金服。先来看看蚂蚁金服的业务布局:
通过上面的图,大家可以看到蚂蚁金服整体的业务布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蚂蚁金服将会以集团的形式,在上海战略新兴板上市,上一轮,放水估值为500亿美金(低价卖给国家队,马云也没办法,这是在天朝);
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对陆金所控股的看法:
其中,平安付和前海征信,目前没有注入陆金所控股。
提前说明一下,陆金所上市的主体应该是陆金所控股而不是陆金所本身。
但为什么分拆出来又合并呢?目前来看,首先是为了合规,其次为了风险隔离,最后是为了估值考虑。
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将平安普惠等资产注入陆金所控股。根据前面平安集团的互金业务的动向,就可以推定,陆金所模仿的是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
笔者预测:平安付和前海征信,注入陆金所控股,将是大概率事件。
战略布局方面,大家看到了马明哲和马云的布局类似,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一切都是为了估值
不管是目前陆金所的“人民公社”、“P2P版天猫”、亦或是昨天将平安普惠相关资产注入陆金所控股,其本质就是做大业务,改善盈利状况,战略完成合围之势。
做大业务的有:人民公社、P2P天猫
改善盈利状况:平安普惠资产注入
战略布局:可能注入的平安付、前海征信注入陆金所控股
可能平安还有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例如平安好房、平安好医生、平安好车等;但是这些业务和陆金所关联,能提供相关的资产端,这一点是和平安普惠类似。
但是为什么没有和平安普惠一样,实行资产注入呢?
原因很简单,这些业务,比较前沿,目前来看,盈利是遥遥无期,将这一部分资产注入,恐怕只会拖累陆金所估值;而平安普惠就不一样,由于是线下业务,经营时间长久,目前是运营状况良好。注入进去,改善陆金所的盈利状况。
陆金所控股,竟然值近800亿美金
根据通告,陆金所控股以19.538亿美金的可转换票据,全资并购了平安普惠。
在这次并购后,公告信息披露,陆金所控股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主营业务是投资控股,中国平安的控股子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和安科技术有限公司合计持有陆金所控股约47.4905%的股权。陆金所控股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的最终控股公司。
根据这个信息,我们来剖析一下:
先来了解可转换票据,这个词是英文翻译过来的,英文是convertible promissory note,也就是目前是债券,但是可以行权,转化为股权,类似可转换债券。
但是不管怎么讲,就一个道理:收购东西,要花钱或者股权,陆金所不可能掏出20亿美金的现金出来,购买平安普惠的股份。(不要说都是平安集团的,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也就是说,股份被稀释了。
根据2014年,平安集团全年的财报:2014年度,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及协议安排,本集团于陆金所及西交所的表决权减为49.99%。
也就是说,这一次收购花费的代价,大概为2.5%的股份(49.99%减去47.49%),而花费的资金代价为19.538亿美金。
所以陆金所控股的估值为:781亿美金,接近800亿美金(注:可能笔者采取的估算方法不对,如有大神有更好的方法,交流哦)。
这也难怪,有下一个阿里之称的蚂蚁金服,今年上一轮估值500亿美金,那还是要分羹低价让国资队伍进场,所以对于这个估值,笔者并不奇怪。(具体可参见笔者先前拙著《再造下一个阿里,马云的荣耀与野心》)
总结:马明哲最近的这些动作,战略布局方面,可能和蚂蚁金服类似。接下来,可能陆金所还会有资产注入或者并购计划,例如前海征信、平安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