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城市环境日益恶化,“雾霾”这个新兴词语也随之产生。
我国中东部部分城市连日来因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仍属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状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月底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最近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什么是雾?什么是霾?雾和霾是一回事吗?雾霾对健康有哪些影响?本期应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什么是雾?
“雾”是指近地气层中,由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雾的出现使能见度降低,通常将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称为“雾”。根据雾的轻重程度不同,有轻雾、重雾之分。根据雾的水平能见度不同,可分为轻雾、大雾和浓雾。当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雾称为浓雾。
什么是霾?
“霾”是指大气呈混沌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由于大量极微细的气溶胶粒子(烟、尘、盐粒等)均匀浮游于空气中,对太阳光散射所造成的。大气浑浊不透明,好像有一层薄幕,水平能见度降至10000米以下。看远处暗色物体,微呈浅蓝色;当背景明亮时(天空),薄幕呈淡黄色、土黄或橘红色。霾有干霾和湿霾之分,前者的相对湿度一般小于60%,后者的相对湿度大于70%。
雾和霾是一回事吗?
雾和霾并非一回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10000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霾和雾从厚度和颜色来看也有差异: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000米~3000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两者又有联系。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