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生产园区,记者看到,年产60万吨电解金属锰的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目前,第一阶段30万吨生产线将于年内投产,三期工程投产后,公司金属锰产能将达到80万吨,占据世界实际产能的三分之一之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锰老大”。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电解锰原材料二氧化锰矿石从进入粉碎环节开始,连续经过十几个环节的淬炼,才能生产出纯度超过99%的电解锰。记者看到,偌大的工厂,除了仅有的几个操作人员,并没有想象中的职工扎堆生产现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均实现自动化生产,相当于解放了劳动力,生产也更加安全。
从原料的角度来看,处于宁夏自治区的天元锰业似乎没有任何优势。据悉,世界锰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乌克兰、加蓬、澳大利亚等地,中国锰矿石品位很低,市场需求量远远不能达到供给。
处于原料劣势的天元锰业如何发展,曾令记者感到不解。经过了解得知,天元锰业将视线转向了品位更高的国外矿石,同样是提取1吨金属锰,国产矿需要七八吨矿石,而进口矿只需要3吨,原料劣势因为技术的创新而转化成了优势。
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反馈,让天元锰业更加执着于创新。记者了解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宁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成为这个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
更让记者感到惊叹的是,天元锰业厂区没有占用一亩耕地,厂区都建在荒山之上。厂区负责人告诉记者,10年来,天元锰业在不占用一亩已有耕地的基础上,通过推山平壑,逐渐将厂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之间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记者在厂区看到,公司周边处处都栽植了苹果树、白杨树、槐树等树种,荒山俨然已成“绿洲”。集团副总高学祥介绍道,目前园区绿化面积已经达到30%,并保持着连年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园区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浇灌这些植物的水正是来自经过处理的“废水”。据企业估算,仅水循环一项,每年可以节约用水120万立方米,按当前每立方米3.5元的水价,每年可节约资金420万元。
镍铁矿热炉、石膏制酸、硫酸矿制酸……记者看到,凡有余热产生的环节,都已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在天元锰业,几乎所有可利用能源都在这里实现“吃干榨尽”。
天元锰业以实践证明“上不长草,下面无宝”的荒山也会“生金”。
天元锰业董事长贾天将告诉记者,在国内电解锰工业遭受了市场减少和替代品大量上市的两面夹击,24家企业宣布倒闭,产能由240万吨减少到215万吨,生产负荷只有54%的形势下,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锰企业,天元锰业生产负荷达到了100%。目前,公司现已形成了产业循环、资源循环、能源循环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消化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渣,天元锰业水泥项目现已投产,该项目利用废渣生产水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1.69%,破解了电解金属锰行业废渣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对于“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也为利用电解法生产铜、钠、钾、铅等冶金行业废渣无害化综合利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以锰为本,循环发展,向高端产业延伸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天元锰业形成。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在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中,以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建立海外稳定的矿石基地,将更加促进国内矿业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