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雾霾蔽日,大人也就算了,孩子抵抗力弱,似乎空气净化器是最好的选择。很多城市的学校或家长,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样的创意。只是,社会用心良苦,但送净化器进校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者,是“用电安全”的现实瓶颈。二者,净化器不像空调,前者涉及的是健康权益,如果在资源配置上不能处理好“公平”,可能带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后遗症。三者,常识而已,就算孩子在教室里武装到牙齿,哪有不参加户外活动的呢?
孩子也好,大人也罢,面对大气污染,谁都不是金刚不坏体的小白鼠。教室里可以装空气净化器、家里也可以买空气净化器,甚至出门可以戴防毒面具——即便技术依赖果真能让口鼻拒绝了所有坏空气,禁闭在机械性空气中的日子,果真洋溢着幸福而自由的气息?
面对雾霾,我们要思考的,是谁能为城市买台“空气净化器”?红色预警或者应急预案,都属于事后救济。只有从源头上治理好大气污染,制度或重拳才能真正成为好天气的保障。 (光明网)
别让“微代沟”成为新鸿沟
微信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由此也会带来一种“微代沟”。即使手持智能手机有时也沦为摆设。比如时下流行的软件打车,正因为需要使用微信支付或手机支付宝,才难住了许多不会鼓捣的中老年人。“微代沟”不能任其扩大成为新的社会鸿沟。诸多社会服务正在采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如果中老年人不学习使用,相关技术不更加人性化和兼顾中老年群体的需求,则这一群体难免被主流社会边缘化。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显然不是用来跟人作对的,其本身是人性化的结晶,长辈们可能一时还不习惯这门技术,这就要求年轻人多一些耐心。前不久,有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漫画在微博上走红,这个让网友泪奔的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出自重庆邮电大学2006级动画专业的学生张明之手。他手绘26页微信使用说明书,详细标明个人语音交流、发送表情、如何发语音、如何发照片等内容,终于帮助父母无障碍地实现了微信交流。
由上可见,与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爱仍然是消除“微代沟”最好的办法。年轻人有责任让中老年人习惯“微技术”,也要让中老年人知晓“微伦理”、“微文明”。
(《 中国青年报 》)
没必要用“假摔”测爱心
日前,深圳“外企女经理地铁猝死”事件受到舆论关注。有当地媒体派记者在深圳4个区8个地点街头“假摔”,测试行人究竟“扶不扶”。
女经理地铁猝死,之后有人路过却未扶,本就不只是个道德问题。扶不扶摔倒伤员,还涉及会不会扶,能不能扶。若非专业急救人员,贸然扶起,极有可能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尤其是心脏病及骨折等,更不能掉以轻心。
“用谎言去测试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用“假摔”测爱心,或许意在呼唤国人道德,但采取“撒谎”的方式,却极容易造成误导,也未必能测出什么有效结果。所以说,“假摔求扶”这样的纯道德测试,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