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3.260, 0.01,0.31%)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而且,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产生的现状,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下行,此外还有: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造成冲击和挤压等原因。他指出,现在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呈现柳暗花明的效果,但实际上短期内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工商银行(4.590, 0.03, 0.66%)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表示,提倡金融创新必须和坚守金融的本质结合起来,鼓励金融创新必须和加强金融监管结合起来。他在现场坦言道,作为一个喜欢写写弄弄的人要认真思考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才是更好的,要注意“坚持两分法,不说过头话”,不要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要讲究意见的建设性、讲究态度的包容性”等等。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银行业面对30年未有之3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预计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2000亿美元;“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
他在会上指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有四个转型突破的着力点:一是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二是坚持差异化的发展,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三是理性安排推进的节奏,保证国际化业务稳健发展;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各方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他认为,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不应该是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式”厮杀。
交通银行(5.840, 0.09, 1.57%)董事长牛锡明表示,转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持银行的本业,发挥银行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
他认为,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谁风险管理得好、质量稳定,谁就是赢家。作为银行,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是银行的最基本原则,看银行不是看一时一世,而是看一生一世。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作为一个银行家,作为一个过去被普遍认为金融不太发达的国家,银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过去曾经被认为技术上已经破产的一个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表示,光大集团一直践行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兴业银行(15.290, -0.02, -0.13%)行长陶以平表示,经济L型增长将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充满挑战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做好准备,不能掉以轻心。银行应该重点关注以下趋势性的变化:一是很多传统理念将面临颠覆。习惯性地认为银行经营“只要有规模就会有效益”,现在这一点显然不再适用;“债券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必须刚性兑付”、“国家不会让银行破产”等等,未来也将不再适用。二是银行业经营情况会加速分化。随着经济增速下行、结构调整加剧,过去那种行业“普涨”的格局已经不可持续,分化将成为必然。三是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业务边界将更加模糊。
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坚定不移地鼓励银行差异化发展。在具体业务特别是银行个体特色业务、重点业务的监管和规范上,能够更加灵活,保持弹性,避免“一刀切”;对一些既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又有很强社会效益的业务,应该考虑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二是坚定不移地鼓励创新。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创新容忍度,允许试点甚至“试错”,特别是综合金融的创新。
浦发银行(15.570, -0.07, -0.45%)行长刘信义认为,目前银行业面临着5大挑战:一是客户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对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统筹管理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二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挑战;三是在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背景下,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四是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还不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五是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管控的能力和内部自我修复的能力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同时,他表示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抱有着充分的信心,因为其还有巨大的空间。这个信心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经济未来长远的空间抱有坚定的信心;第二,中国银行业所拥有的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市场地位,包括监管水平、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内控、人才等等;第三,来自于对我们法治国家,银行业在经营当中占有主体地位的认知。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在银行业转型和突围的关键阶段,普惠金融不仅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应尽义务,也是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将“普”与“惠”拆解分析。对于“普”,他认为,一是“广覆盖”,通过科技创新,让银行服务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二是“低门槛”,通过产品创新,减少客户获得银行服务的限制条件;三是“高频率”,通过流程创新,让常用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最大程度得到满足。
对于“惠”,他认为,一是“实惠”,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要给客户的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优惠”,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不能简单按照“一单、一事、一了”的即时成本进行定价;三是“互惠”,普惠金融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一片新蓝海,是银行从“竞争白热化”到“占据空白点”的理性抉择,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其中。
平安银行(8.780, -0.01, -0.11%)行长邵平表示银行业现在是腹背受敌: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只用了短短四年就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0增长,惊心动魄;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重的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银行新增资产投放也面临着问题;地方政府干扰的信用债开始爆发风险等。
他认为,既然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L型的发展阶段,那么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就是不现实的,银行需要认清这一规律,敬畏这一规律,回归到合理的增长目标上来。他指出,把握住稳健经营的“道”,银行就有了走向未来的可能;但要在困局中突围,脱颖而出,还需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这就是银行经营的“术”,而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会真正塑造出兼具“道”和“术”的银行家,诞生出中国的银行家精神。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金融机构首先必须将目光放远,站在未来看今天的市场和客户,打破传统经营理念的条条框框,在巩固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迅速创新能力,抓住新兴业务产生的增量机会在竞争的洗礼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敢于打破传统,银行打破传统才能进步,固步自封只会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另外,银行不能把转型当做口号喊,要行动,传统的金融机构想要创造出可以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组织、机构和架构上进行调整。
杨再平: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2011、2012年那两年我每天要应对银行业暴利的舆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律师要起诉银行,舆论几乎一边倒指责银行暴利。我当时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非正常的状况,这个话就过了两年,银行业好日子已经过去,已经陷入困境了。
他认为,银行要跳出同质化的竞争,这要求银行必须特色化,银行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要求我们要对客户进行细分,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所以它与精细化是相联系的特色化生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