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品刚性兑付被叫停 基金子公司何去何从)
基金公司资管产品再上紧箍咒。监管部门近期表示将严厉打击资管产品刚性兑付等行为,此前证监会也已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在业内人士看来,接下来基金子公司规模下行或成为必然,基金子公司牌照红利弱化,基金公司回归主动管理能力的本源成为必然。
严禁基金资管产品刚性兑付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近日表示,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方面,将严厉打击资管产品刚性兑付、违规配资、资金池等触碰底线的行为。
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看来,在基金子公司和专户资产管理业务领域,通道业务资产管理规模的迅猛增加,对主要依靠资产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来说,已经积累了潜在风险隐患,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有助于推动行业回归资管本源、坚守资管底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79家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规模突破11万亿元。其中平安大华汇通财通管理有限公司和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规模均突破8000亿元,建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超过6000亿元。
从资产管理规模看,面市至今尚不足四年的基金子公司,迅速比肩已经发展十多年的信托业。2012年11月,首批子公司成立,依托子公司平台,基金投资领域从上市公司证券类资产拓展到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被业内人士看作拥有了全资管牌照。加上不少基金公司通过基金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使得基金子公司在开展类信托业务时,操作方式灵活,决策机制高效,比传统信托公司发展更为迅猛。
不过,随着资产管理规模迅猛增长,潜在的隐患也会逐步累积,不管是通道类业务还是融资类业务,相对于膨胀的资管产品规模,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值一提,即使单一产品出现问题都将是致命的,这也使得监管部门警钟长鸣。
监管加码带来多方面影响
刘亦千认为,监管层加码资管产品监管,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下降。由于子公司业务多数为通道业务,基金公司收取的通道费用有限,随着无风险利率下行等因素,潜在风险也在逐步累积,从性价比看,开闸此类业务对基金公司来说“不划算”。加上8月份证监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全面风险控制监管体系,“原有产品到期后,受净资本规模限制,无法发行新产品,资产管理规模下降将是必然的。”
其次,将促使基金公司回归到资产管理能力的本源。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资产管理能力是最核心能力,只有加大主动管理能力,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最后,基金公司短期利润会受到影响,基金子公司的牌照价值将会下降,进而基金公司整体估值也会受到影响。从多家基金公司经营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子公司专户产品规模远超公募产品规模,多家基金公司利润几乎全部来自子公司,随着监管趋严带来的规模下降,利润必然会随之下降,会对基金公司利润带来直接影响。
在南方某基金公司业内人士看来,在信托业如日中天时,基金公司通过子公司开展类信托业务,成功分流了部分信托业务,对于以资产管理能力为本源的基金公司来说,当时市场疲软,有牌照红利当然会要,但是随着监管趋严,牌照红利会日趋弱化,接下来考验的将是真正的主动资产管理能力。